什么是台湾“皇民化”?
知之
知之 > 正文

什么是台湾“皇民化”?

19世纪下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增强。但日本列岛资源匮乏,对于当时的日本高层来说,如果想续写高速崛起的梦想,就必须寻找新的资源产地,掠夺更多的领土。

此后的日本,也确实对周边广泛采取侵略活动。这种行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直到二战战败。

这期间,琉球、朝鲜半岛、中国、东南亚、太平洋诸岛等国家和地区都饱受日本的蹂躏。而为了更好地榨取占领地的价值,日本也推行了一系列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同化政策,妄图让更多的人为帝国的春秋大梦效劳。

初级皇民化

日本对待被占领区的民众的政策多变,依据不同情境所采取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以1934年为界,在这之前所占领的地区,日本采取的是日本化运动,也就是“皇民化运动”。

日本面向本国少数民族和殖民地族群

搞出了“皇民化”这么一套同化操作▼

“皇民”一词,语源出自《续日本纪》第37卷桓武天皇延历2年(783年)的敕言:“同曰皇民,岂合如此”,带有强烈的占有性和侵略性。琉球群岛、中国台湾、朝鲜半岛、伪满洲国等地均是皇民化的受害者,而其中又以琉球和台湾的“皇民化运动”最为凶猛。琉球如今事实受日本管辖暂且不论,这种运动在中国台湾的遗毒才算是贻害万年。

成长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李登辉

读全日语的学校,学习日本剑道,加入日本海军

是被殖民者深度同化的一类人

(图片:Wikipedia)▼

台湾初级版本的皇民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之后的次年。1895年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举行总督府的开幕典礼时,对文武百官进行训令,特别强调台湾是日本帝国的新版图,现在还是未接受皇民化之地。

两者之间有时代的落差,很有种殖民者的感觉

(图片:石川寅治 / wikipedia)▼

桦山强调:“从现在开始,须以爱育抚宇为主旨,使其沐浴皇恩,乐意归属帝国。”

台湾岛被割让,归予日本管辖

遭到了台湾民众的强烈反对

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政权-台湾民主国

但在日军面前还是被击败瓦解

(台湾民主国 国旗及国玺)

(图片:Jeff Dahl / Wikipedia)▼

此后,他多次在各种场合中表达了这一主张,提出殖民统治的目标——在于使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教化基地,使台湾人成为忠于日本天皇的臣民。这可以说是日本官方层面首次明确提出“皇民”教化方针。

明治二十八年即1895年,桦山资纪谕示

《马关条约》的签订

导致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被迫割让给了日本

(图片:Pbdragonwang / wikipedia)▼

然而,由于台湾岛是日本新攫取的土地,饱受汉文化熏陶并习惯向大清效忠的台湾一时半会难以接受日本风俗。所以在初期,日本对台湾采取的措施也并不激进,而是采用逐步蚕食的办法,同时也采用各种日台有别的政策来渗透教化。此时的台湾人至少在日本官方的眼里,还并不是真的日本人。

1896年台湾地图

(图片:Reverend William Campbell/ wikipedia)▼

转变出现在1922年,台湾第八任总督田健次郎宣布废除差别教育,实施日台人共学制,设置通婚制度,实施一视同仁政策。这一手“宽仁”政策确实征服了很多台湾人,让一些获得利益的台人有了效忠日本的认同。回顾历史,这一套循序渐进的方式和日本当年征服北海道其实有着诸多相似点。

将太阳旗,和服,神社,日之丸国歌

慢慢渗透到殖民地人民的生活中▼

在1895~1937年这一段时间中,除了上述基本政策外,具体的实施行动也有不少。比如确立日语中心主义政策,在台湾推行普及日语,私立日语学校和公立学校都以日语教育为主干道,除此之外,还颁布各种“皇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合法教科书。

把日本人喜爱的棒球运动也带到了台湾

(图片:Wikipedia)▼

歌唱日本国歌、升降日本国旗、向天皇御照敬礼等等各种日常,则更是成为当时台湾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皇民化”教育下的台湾小学生

(图片:Wikipedia)▼

但是,这一时期的“皇民”培养效果仍然不够好,日本认同在台湾社会依然长期没有变成普遍的共识。

高级皇民化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日之间的战事进入了新的阶段,台湾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历史上永远的伤痛

但被洗脑的台湾青年却在日本人带领下游行庆祝

而历史会告诉他们,这不过是一时的自我欺骗▼

此时距大清割让台湾已有四十余年。

立足已稳的日本当局放弃了以往传统的缓慢渗透行为,开始采取一些激进措施。他们急于把握台湾人的思想动向,防止他们响应大陆的抗日斗争,并进一步引导台湾人参与日本侵华。

除了延续之前的政策外,日本人又开始整了新活,向台湾人灌输“皇民奉公”观念。

其实就是进入了新的“皇民化阶段”

既是皇民,那就要向公家奉献▼

具体操作是在台湾社会强行掀起“寺庙整理运动”、“家庭正厅改善运动”、“改姓名运动”、“历法运动”等,强行改造台湾的宗教民俗,向日本本土靠拢。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改姓名运动,昨天病亡的“岩里政男”就是这一政策的产物。

其他方面,日本还向公立学校颁发具有军国主义思想和日本皇国史观的教材,教导学生要形成勤劳节俭、无私奉公的观念。当然,这里的勤劳奉公是服务于天皇的,节俭无私也是为了方便帝国榨取物资。

这一阶段的政策实施还不到五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皇民化运动”正式进入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是日本强制台湾人参与“皇民奉公”的实践运动(之前只是培养意识为主)。

意识培养的差不多了

就该进入搜刮民脂民膏的阶段了▼

这是因为随着日本海外侵略战线越拉越长,无论在战略物资的供应上,还是兵力的补给方面,都大大超出了日本本土所能承受的极限。此时日本已经陷入疯狂,对殖民地放弃了长久经营,而希望通过全面搜刮掠夺来赌最后一次国运。

台湾就是重灾区。在这里,以皇民奉公会为最高指挥中心,逐级建立奉公团体,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皇民奉公组织(类似传销),强制台湾各阶层民众参与奉公实践,种类有劳务、物资、兵役等。

为建造军舰筹集资金

此时日军已是苟延残喘▼

在劳务奉公方面,台湾学生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参与劳动服务,正常的学业年限逐渐缩减。1945年之时,殖民当局甚至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停课一年,全身心地投入皇民奉公实践,部分台湾学生被征调到海外当学徒兵。岩里政男就是在这一时期参加日军。

全民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全民到战场中去当炮灰▼

覆巢之下无完卵,台湾女性不但被强制从后方从事生产活动、募集资金、慰问军属、救护军人等繁重工作,还必须游说家族中的男性成员踊跃参军,完成军方摊派的各种任务。

即使皇民化的宣传一刻也没停下

但台湾人从来都不是日本人

在二战中,被迫害被洗脑导致的伤害到今日仍未消散

(图片:Voice of America / wikipedia)▼

台湾男性则被编组成海外劳务奉公团,从事兵器弹药的搬运、粮食蔬菜的培植等基本工作,有时还担负通译、特工等特殊的任务。

至于物资奉公方面,日本在台湾发起了诸多比如“勤俭报国”、“爱国献金”、“储蓄报国”等等名目繁多的运动,搜刮民脂民膏。

在兵役奉公方面,日本对台湾施行陆海军特别志愿兵役制和征兵制。说是志愿,其实都是强行征召台湾男性参与,以补充日本本岛上日益稀少的青壮年兵员。

战时经济导致的失业和长期以来被皇民化影响

使得大量青年入伍接受训练

而他们不过是日本不切实际的侵略计划的陪葬品

(图片:朝日新聞社)▼

抵抗皇民化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一系列政策,当然是不得民心的,台湾有识之士对此多有抵制。

自日本殖民台湾起,台湾人民的抗日运动从未间断

其中西来庵事件又是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一次

(图片:wikipedia)▼

在学校里,台湾籍教员往往团结一致,与不甘沦为奴隶的学生一起激烈反抗“皇民化”。但在当时的大形势下,这些努力往往都被镇压。

日本在大力普及日语的同时,台湾民众先后创办了《台湾青年》《台湾民报》《台湾新民报》等汉文报纸,介绍中国的新情况,提倡白话文,以保存汉民族文化,大力开展“振兴我们汉民族观念”的教育。

新民报创刊于东京,但全部为汉文版

其后为了迁回台湾,被迫增加了日语版

台湾新民报第157号封面

(图片:Wikipedia)▼

著名士绅林献堂就终身不学日语,与日本人交谈必带翻译。

而普通民众也以各种方式对日语进行抵制。比如在日语讲习所,人们表面上在学习日语,一旦日籍教师离去,则使用汉语交谈。

以流血方式抗日,付出的代价太大

一些有识之士组建了台湾文化协会

通过文化讲座等,揭露政治、经济、教育的不平等事实

(图片:wikipeida)▼

到1944年,日本当局宣布,在台湾人中日语的普及率达71%,然而却有45万名公校毕业生不能自如地使用日语,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后基本上就把日语荒废了。

日本当局的愚民化活动推广的火热

但实际上汉语从来都是台湾同胞的母语

(图片:阿爾特斯 / wikipedia)▼

改名抵制也是一个重要表现。

其实在皇民化运动中,乐于像“岩里政男”一样以日文名示人的台湾民众并不多。直到1942年,全岛改名的人不过10万,还都主要集中在台北这样的大城镇,至于偏远地区那就更少了。

也有不少民众在巨大的压力下,虽改了姓名,但仍要使姓氏带上民族标记,以明示自己依然是中国人。比如陈姓改为“颍川”、林性改为“长林”、吕姓改为“宫下”、刘姓改为“中山”、魏姓改为“大梁”、黄姓改为“江夏”,呼应着中国大陆的祖先籍贯之所在。

深层次上,坚持传统习俗也是台湾民众的日常。例如日本人不让台民过农历“台湾年”,还专门挑这些日子让台湾人进行工作,防止台民庆祝自己的节日。但大家大多按照大陆习惯过年,对联、放炮必不可少。

日本进入台湾后,还极力推行神道,并开展各种宗教活动,对台湾民众强制推广宗教信仰。但台湾民众仍然坚持中国人传统的信仰习惯,他们祭拜奉祀的依旧是观音、天公、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中华民间神明。

台湾第一座神社是由郑成功庙改建的开山神社

日本人试图借着本地信仰来推展神道传播日文化

此后在台湾全省建立了大大小小200多座神社

现多已拆除或改建

(图片:wikipedia)▼

当年台湾民众对“皇民化”的怨恨可见一斑。

其实,台湾民众从来都是智慧明理的,他们很清楚全盘倒戈以后,究竟会在日本军国主义体系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即使他们把自己当成了日本人,日本人也不会真的把他们看作同胞。事实上当时的在台日人就经常称呼台湾人是“清国奴”或“非国民”。

电影《南京大屠杀》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台籍士兵与大部队一同参与南京战役后,有日本官兵这样发问:“台湾人是日本人吗?”

看来同样是“皇民”,总有些“皇民”比你更“皇民”。

发自内心愿意与台湾人融为一体、共建家国、同享繁荣的,从来都只有大陆人。

参考资料:

1.黄新宪. 论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对"皇民化运动"的抵制[J]. 台湾研究, 2005(05):17-22

2.陈小冲. 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J]. 台湾研究集刊, 1987(04):72-81

3.杨选华. 关于日据台湾时期"皇民化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144-148

4.齐红深. 皇民化教育,同化教育与奴化教育──比较反映日本殖民地教育性质的概念的同异[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21(001):23-31.

5.朴今海. 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朝鲜族的"皇民化"政策[J].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4):177-181

6.https://ja.wikipedia.org/wiki/%E7%9A%87%E6%B0%91%E5%8C%96%E6%95%99%E8%82%B2

#推荐#

说到日本,大家都可能会有一点了解,比如美丽的樱花,好吃的寿司……然而这只是在我们这些“游人”眼中的印象。那么在日本,人们真实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扫描图中二维码,我们一起来听《李小牧:深喉日本》

李小牧,歌舞妓町第一案内人,是一个日本黑道、警察都要敬三分的男人。听他讲述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透过他那些刀光剑影的跌宕人生,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

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知之Known】,点击底部导航栏【全部课程】,在【我的】页面即可找到已购课程,方便后续收听~

美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在哪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