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心里有光,世界便是暖的
钱理群先生曾说: 人生道路是坎坷的,会遇到很多黑暗。要战胜黑暗,就必须唤醒内心的光明。
照亮自己的本心,方能化解内心的烦忧。
王阳明在一首诗中写道: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直至叶叶外头寻。
曾有学生问他:“老师,一朵花独自开在南山,跟你的心又有什么关系?”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它能否扰动我心,却由我来决定。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一切烦恼皆由心生。眼中所见的世界,就是你内心的世界。
你若光明,这世界就不会黑暗;你若温暖,这世界就不会凉薄。
02
与人为善,做“有光”之人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而宝钗就像一把伞,虽然自己的空间并不一定很大,但她会尽量把那些需要一起遮风避雨的人接纳到自己的伞下:
大观园起了海棠诗社,湘云自罚要做一回东道主。可她又不是一个财务自由之人。于是,宝钗主动帮助她组织了一场螃蟹宴。
对于处境更加不好的邢岫烟,宝钗主动帮她赎回了当铺的棉衣;对于受到夏金桂虐待的香菱,宝钗也把她要到了自己屋里来。
青年作家刘同在书中写道:
在无涯的时光里,愿我们一路追随光亮,做个内心有光,有能量的人,然后也能给予别人光亮与温度。
去靠近内心自带光源的人,不仅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为自己的人生指路,而且可以为他人照明。
靠近内心自带光源的人,你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正是这种正能量的传递,让人生充满许多未知的惊喜。
点燃自身的光源,去照亮别人,则是人生远行的终极目标。
03
心中有光,何惧路长
王小波曾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但却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
或许,你正在为世界各国的疫情蔓延而焦虑,或许,你正经历着缺钱的煎熬,或许,你遭遇了不可预知的意外,又或许……
其实,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未曾被生活绕过。心里的光,是一种智慧的修炼,一种心态的保持。
心中有光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那种光是柔和的,足以控制自身的情绪。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生气,不要抱怨,懂得一笑而过,更懂得奋力前行。
立地成圣的王阳明也是一路坎坷:
先是参加会试,名落孙山。然后直言上书,却又触怒刘瑾,不仅被廷杖四十,还因此被贬到贵州龙场。
到了龙场之后,生活条件艰苦,当地瘴毒严重,乡民们还十分排挤他,尽管如此,王阳明依旧能够笑对生活,悟道成圣。
心中有光的人,一定是宽容的
那种光是炽热的,足以宽容他人的一切。宽容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成熟,一种豁达。 儒家主张“忠恕”,你原谅别人也就是原谅自己。
明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奉命缉拿宁王,可就在他顺利擒获宁王之后,奸臣们纷纷嫉恨他,故意挑衅王阳明,对其百般辱骂,然而王阳明丝毫没有任何动作。
在他看来:“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以宽容点引宽容,以温暖传递温暖。
心中有光的人,能容万物,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缠于物。漫漫人生路,一边温暖自己,一边照亮他人。
《道德经》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著,为中国哲学的开山之作。
道,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德,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道德经》统合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修身养性、人生决策、组织革新、企业经营、社会治理等各领域都有一以贯之的启发意义,因而古来称“万经之王“。学习国学智慧,理解中国社会,《道德经》是必修课。
知之&一路听天下推出文化精品课程
《黄明哲正解道德经》
扫描图中二维码,黄明哲博士为您逐字逐句地详细解读《道德经》81章。通过学习,助你提升领导力、重构大局观,道眼观世,决策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