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印度独立,中国人操碎了心
知之
知之 > 正文

为了印度独立,中国人操碎了心

一、蒋介石出访印度

1942年2月,蒋介石出访印度。

英国人欢迎蒋介石,目的是希望中国政府能够说服印度国大党领导人甘地、尼赫鲁支持英国作战 ,放弃民族独立的要求;

甘地、尼赫鲁欢迎蒋介石,目的是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对英国施压,立即还给印度人民自由 。如果印度人获得政治上的实权,他们就愿意抵抗日军;

对于蒋介石本人来说,这是他第一次以大国领导人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他此行的目的,“甲,劝英印互让合作。乙,劝印多出兵出力。丙,劝英允许印度自治。丁,为将来中印合作基础。戊、宣传三民主义。”

此时,日军正在东南亚攻城略地,一路狂飙,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英国人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几乎全部沦陷,日军的兵锋离英国女王王冠上的珍珠——印度已经不远。除了军事上虎视眈眈,日本还向印度民众大肆宣传,煽动他们的反英情绪。他们将这场战争升华为 “驱逐白人殖民者,解放亚洲的圣战” 。因为“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 ,所以咱们要团结起来“驱逐英美帝国主义出亚洲”。尼赫鲁、甘地虽然没有被日本人的糖衣炮弹所迷惑,但是国大党前主席鲍斯等人却被迷得七荤八素,他们成立了“自由印度政府”,与日本人眉来眼去,时不时就跟尼赫鲁说,“队长,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如果日军进攻印度,印度人都成为带路党,那么英军必然会一败涂地 。日军占领印度,将会使中国腹背受敌。1942年1月2日, 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希望他转告英国首相丘吉尔,“确保大战期间使印度与南洋各殖民地民族贡献其人力物力而不为敌国所煽惑,甚至于发生叛乱也。否则,各殖民地最后必被敌国利用倒戈,此比军事计划更应注重也” 。1月14日,他又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担忧,如果英国顽固不化,“其殖民地民族必动摇,且必为倭军所利用,则大局不堪问矣”。这就是为什么蒋介石着急忙慌的要出访印度的原因。

▲尼赫鲁与蒋介石在重庆

此外,蒋介石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已经与美英苏三国并列为“四强” ,国际影响力如日中天。这次出访印度,一定能让英国和印度握手和解,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时访印,可为战后我对英外交奠立根据地也”。

总的来说,蒋介石在英国与印度之间,明显“偏袒”印度 。他从中国长期受外国压迫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对印度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深表同情。早在1939年,尼赫鲁就应蒋介石的邀请访问重庆,二人在黄山官邸坐而论道,畅谈印度革命方略,讨论中印合作前景。甘地虽然没有与蒋介石见过面,但是两人是神交已久的笔友,经常给对方的朋友圈状态点赞。出行之前,蒋介石说,“中印两国历史之关系已二千年,边疆接壤界线甚长,民族亦为世界上之最大者,然而从未发生冲突或武力战争之时,只有文化之沟通,礼仪之往来,岂非全世界和平民族之最著者乎?吾愿珍重此两国之历史而发扬光大之。”

为了给英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蒋介石还致电罗斯福,要求同盟国“依《大西洋宪章》的精神,作政治上改变,此对联合作战将有极大贡献。 不然,如果敌方为本身目的,挑拨当地人民,则随战争之进展与时俱增”。

二、居委会主任不好当

到了印度后,英国人公说公有理,印度人婆说婆有理,蒋介石的头都大了一圈。

蒋介石先与英国驻印总督林里资哥会面 ,要求英国政府对于“广大的、有历史精神和潜伏力量的民族,一定要从速赋予实权,采取切实的方法,使其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只有这样,“同盟国无论对德、对日作战,印度一定可以作我们同盟国胜利的基本力量之一”。

总督断然拒绝蒋介石的要求,“阁下暨夫人与尼赫鲁的友谊很好, 这是印度国民周知的事情。阁下此次前来, 国民大会份子在报纸曾经大施宣传, 如果在民众心目中, 阁下此来有如审判官地位,将判断是否曲直,并且是袒护国民大会的,那么将使我十分感觉困难,这种印象决不利于联合作战之努力。”对于印度人的独立运动,他的应对手法就是杀杀杀。

总督的意思很明确,我的地盘我做主,想让我们给印度人自由,门都没有。

垂头丧气的蒋介石接着会见尼赫鲁 ,故人相见,分外激动,尼赫鲁当场表演他的绝技——拿大顶。才艺展示之后,他跟蒋介石说,英国必须给予印度民众以实权,让我们自己决定建设哪一种方式的政府。蒋介石则告诉尼赫鲁不要太急躁,要取得民族独立,必须分步骤进行,先在战时取得自治领地位,等战后再实现完全独立。但是,尼赫鲁根本听不进去。

尼赫鲁听不进去,是因为英国有前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就许诺印度人,只要积极参战,战后就给予自由。但是战后英国人不但背信弃义,而且还变本加厉,1919年,印度国民大会在某地举行集会,殖民政府居然派兵包围,残忍杀害民众两千余人,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蒋介石抵达印度

过几天后,两人第二次会谈,蒋介石苦口婆心,印度人要“乘世界大战的机会,积极参战,与同盟国发生密切的关系,取得世界同情;对内则乘英人无暇阻挠的时候,发展教育,培养军政两方面的人才,作积极的准备”。相反,“如果印度抱残守缺,永远以不合作主义的办法去做,实是印度革命的损失。此次若不积极参战,积极合作,不但不能增加同盟国对印度的同情,且将失去过去已有的同情。”

尼赫鲁表示反对,他说:“英人统治印度者迄今约有一百六十年,在这个时期之内,种种行为与现在日、德的侵略行动相比较,并没有什么差别。八十年前印度国民曾作武力的革命,英国人对付我们的手段,其残酷同今日希特勒所用者并没有什么两样。”

蒋介石绝望之中问尼赫鲁,印度人能否考虑暂时对殖民政府不加攻击,后者直接回答:“恐怕做不到”。

尼赫鲁的意思很明确,不给印度人独立,还想让印度人帮助英国,不但门都没有,连窗户都给你拆了。

蒋介石将最后的希望放在甘地身上 ,18日, 蒋介石在尼赫鲁等人陪同下抵达加尔各答与甘地相见。蒋介石老调重弹:“我不想要先生改变自己的信仰,只是希望你们能动员印度国民参战,站在同盟一边,一起打败日本、德国法西斯,这样在战后和平会议上,中国就可提出让印度出席会议,并共同为争取印度的独立自由而努力”。但是甘地并不买账,“我不以为一个日本军比他们更加恶劣,他们是绝不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东方民族的……抵抗侵略是中印两国应有的共同目标。但国大党现在无力参战,心中也绝无余地可以容纳英国的帝国主义。但我们可以接受阁下的忠告, 不作节外生枝的举动, 让他去自生自灭”。

为了缓解会谈的尴尬, 蒋介石转而谈及中印合作的问题,但是谁料甘地避而不答,转头架起纺织机织棉花了 。此时,蒋介石的心里有一万头羊驼呼啸而过。第二天,蒋介石在日记中评价甘地,“ 彼受英人统治之苦痛而演成今日铁石心肠,无论任何革命热忱亦不能转移其忍心之毫末。余对其观念之综论,彼惟知爱印度而不知有世界及爱其他人类,可谓忍心极矣。此殆印度哲学与传统精神所造成,只知忍痛而毫无热忱,实非革命首领之特性。余乃断言,印度革命之不易成功也。”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蒋介石夫妇与甘地合影

蒋介石就像是一个焦头烂额的居委会主任,在调解邻里矛盾时,两面不讨好 ,里外不是人。英国人怀疑蒋介石试图干涉英属印度的内政,损害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印度人则怀疑蒋介石是英国人请来的说客,我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蒋介石也在回国后深刻反省,“此次来印对于印度近情未能观测清晰,全凭英国之宣传,以为英印间对于抗战真趋一致也,又以准备不周与印督方面以及尼赫鲁等各方面联系与洽商绝无,故彼此皆不接洽,以致误会与猜忌之事丛生,此乃一生重大教训之一,增进余之经验不少也,不得谓之失败。 ”

三、孤独的支持者

不过, 蒋介石依然“偏袒”印度 ,认为英印之间无法合作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在印度的分化政策。他在给罗斯福的电文中说,“若英政府对印不彻底变更政策,无异以印与敌,而且诱敌加速占印,思之忧惶。现在政情除自欺欺民之宣传,文饰太平以外,毫无战时之气象,更无战时之精神,南洋一带失败之速,其原因或即在此。而印之现情,自更不如南洋当日之准备矣。”

蒋介石不是危言耸听,就 在他访问印度期间,日军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占领了英属新加坡 。驻守新加坡的英军中,有45000名印度士兵,全都成了俘虏。国大党前主席鲍斯立即汪精卫灵魂附体,号召印度俘虏跟着皇军,“打回印度去”。日军也将投诚的印度俘虏组编成“印度国民军”,参与对英作战。

▲1943年11月5日参加大东亚会议的各国首脑,右一为鲍斯

本来,在蒋介石心目中,英国人就诡计多端,损人利已,卑鄙无耻。两个月后,当他听说英国政府和印度国大党的谈判再一次破裂之时,他当即认定英国人宁愿让印度被日本占领,也不愿意将主权归还给印度人。英国人可能早就盘算过,一个独立的印度将永远脱离自己,而一个沦陷的印度还可以在战后从日本人手中收复。

同时,蒋介石收到尼赫鲁和甘地的求援信,恳求中国能够向英国施压。蒋介石深知,英国人不会把中国的话当回事。因此, 蒋介石便策动美国政府来干涉英印局势 。他致函罗斯福,“望美国政府对此事勿太轻视,应为战局利害共同关系不能不望其相机负责,有一公平之处理。以中观察,印度问题之能否妥善处理,实关于同盟国在东方整个战局成败之所系,此非仅英国之事也。”

蒋介石将印度独立提升到反法西斯战争成败与否的关键,从而否认它只属于英国内政问题,为他国干涉开辟法理依据。英国现在又惟美国马首是瞻,相信美国出面干涉,英国肯定会向印度人做出妥协。 不料,美国人虽然也想肢解大英殖民帝国,但是目前还不想得罪英国 ,罗斯福回电说,“然蒋委员长如有机会,当然希望能代余共同劝告甘地勿走极端,以免为敌利用,危害中印数万万人民。”蒋介石对此非常失望。

此时,日军已经占领英属缅甸,离印度只有一步之遥。危急时刻,印度国民大会宣布, 如果8月7日之前,英国再不给印度独立,印度人民将揭竿而起 。蒋介石得知,忧心忡忡。7月24日,他又致电罗斯福做最后的努力,“ 英国方面最明智之政策,则应为宁以整个自由还印度,决不使轴心军队插足于印度之寸土。若英国果能采取此种态度与精神,则印人对英之印象必可大见改善,而且余深信印度之局势亦必因之改观也。余以为此时美国应以公正之态度劝导英印谋得合理与妥善之解决。”然而,罗斯福再一次选择了观望态度。

1942年8月8日,国大党全国委员会通过“英国政权退出印度”决议。次日,殖民当局逮捕甘地、尼赫鲁等一批国大党领袖。 蒋介石对英国的暴行非常震惊,一边严词谴责英国,一边立即电催罗斯福出面主持公道 ,“同盟国应不辞任何代价将保证各种族自由正义之诚意,以实际之行动昭示于世界。阁下为大西洋宪章之倡导者,故特请阁下采取必要之步骤,以解决此目前印度与世界所遭遇之迫切问题。”

罗斯福在回电中表示,“ 阁下与余对印度之不幸局势自感悲痛,但此项纠纷由于多重事实与因素相混杂,故美国政府不拟致力于斡旋。余以为阁下与余之地位必须使英政府与甘地及其党徒等明悉,吾等无道德上之权力可强迫英国或国民大会,并须使双方了然,吾等站在整个友谊之立场上, 如为英印双方所邀请,自当乐为协助。”

美国政府再一次在印度独立问题上打太极 ,而且,“吾等无道德上之权力可强迫英国或国民大会”,其潜台词就是不仅美国不应该干涉这件事,中国也不应该干涉这件事,大家最好都掩耳盗铃。

▲宋美龄发表演说,号召印度人民参加反侵略战线

当国大党的领袖被逮捕入狱, 印度独立运动惨遭挫折之时,全世界只有中国政府为印度人民主持公道,也只有中国政府为印度人民的自由来回奔走 。为此,蒋介石还差点与丘吉尔闹翻。8月23日, 丘吉尔亲自致电蒋介石,“ 我们得薛穆大使关于8月11日与阁下谈话之报告。我们以为同盟相处之道, 为彼此互相不干涉其内政,本国素以完全尊重中国主权为志。当中国国共意见分歧最尖锐之时,本国从未加以任何极轻微之评判。故阁下倘被牵涉与现在正破坏印度政府战事工作,及此广大区域之和平秩序之国民大会或个人为政治之通讯,吾人殊以为憾······至阁下建议英政府应接受美总统调停关于英印关系一节,本人正式声明,任何英国政府,由余为领袖及阁员时,决不接受此项影响英皇陛下主权之调停。”

丘吉尔的话中带有警告和威胁的意味,但是蒋介石吃软不吃硬,“余当以不屈不挠、不亢不卑, 视若无睹, 一如常时以应之。”11月,他告诫驻英大使顾维钧,“毋背我外交根本方针, 以解放亚洲被压迫民族, 尤以不使印度民众失望为戒也”。也就是说,中国支持印度独立的政策不会改变,哪怕跟英国人分道扬镳。

尾声

所幸的是,蒋介石的担心没有成为现实 。日军在攻占缅甸后,已经是强弩之末,再无多余兵力可进攻印度。直到1943年年底,日军才批准进击印度的计划,该计划定于1944年2月开始发动攻击。而在日军攻击之前,盟军早已经在印度修建了多个空军基地,加强了防守的兵力,这其中还包括中国撤到印度的一部分军队。日军的进攻遭到惨败,不得不退守缅甸。

国民政府一直支持印度独立运动,为此不惜与英国交恶。然而,中国虽然名列“四强”,却名不副实。贫弱的国力使得蒋介石在支持印度独立运动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一再策动美国向英国施加压力。美国政府虽然也同情印度人民的自决斗争,也希望出现一个统一、独立的印度,但是却不想让印度事务影响到英美同盟,所以罗斯福总是消极对待中国政府的呼吁。

由此可见, 在那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年代,真心支持印度独立运动的国家,只有中国 。即使中国自己依然在生死边缘挣扎,人民依然在枪林弹雨中受难,但是中国人还是为了印度人民的解放奔走呼号,竭尽心力。 原因无他,只因我们有着同样被西方列强欺凌的历史,有着同样的反帝诉求,有着同样的主宰自己民族命运的坚强决心。

#推荐#

说起蒋介石,人们会说他是流氓出身,靠拉帮结拜,阴险狡诈得来政权。在黄埔军校的时候笼络学生,并且为了得到政权,抛弃妻子娶宋美龄,甚至是与黑社会的黄金荣、杜月笙等帮派老大搞关系。

蒋介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蒋介石这个人》

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知之Known】,点击底部导航栏【全部课程】,在【我的】页面即可找到已购课程,方便后续收听~

韩国瑜刚刚被罢高雄市长,一输到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