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嬷嬷:有分寸有智慧的人生赢家
知之
知之 > 正文

赖嬷嬷:有分寸有智慧的人生赢家

赖嬷嬷是红楼梦中众多小人物之一,也是贾府资格比较老的奴才之一。她虽然是个大字不识的老妪,但是在长久的生活磨炼中,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练就了一套高水平的说话本领,特别在她围绕自己的孙子赖尚荣升任县官,以及凤姐庆生两件事中,她的说话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一、以分寸感赢得尊重。人贵有自知之明,赖嬷嬷就是一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老人。在四十三回中,贾母提议以“众筹”的方式为凤姐过生日,众人集聚一堂凑份子。

贾母让赖嬷嬷坐下说话,而尤氏凤姐等人却是站着伺候的。这也是符合贾府的规矩的,“贾府风俗,年高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

但是赖嬷嬷并没有心安理得地坐下,而是“告个罪”,书中虽没有明写告罪的具体细节,想必也是在众人面前反复的谦让之后才坐下的。

之后,在为凤姐凑份子时,仍然是谦逊的,分清主次、找准位置,“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其实,赖嬷嬷才是真正的实力派,连贾母都说“这使不得。你们虽该矮一等,我知道你们这几个都是财主,分位虽低,钱却比他们多”,但是她却并没有“财大气粗”的张扬感。

赖嬷嬷的分寸感在第四十五回中表现得最充分,她到凤姐住处去邀请参加孙子赖尚荣的升任县官的庆贺宴请。当众人向她道喜之时,她并没有得意忘形,妄自菲薄,而是非常谦虚地说:

“我也喜,主子们也喜。若不是主子们的恩典,我们这喜从何来?昨儿奶奶又打发彩哥儿赏东西,我孙子在门上朝上磕了头了”

至于已经是县太爷的赖尚荣是否真的磕了头,还真是令人琢磨的,但是赖嬷嬷已经把孙子的那份对主子“浓浓”的感激之情,足量地带到了主子面前。

接下来的一大段话更是充满了恭顺和感恩,比如像“虽然是人家的奴才,一落娘胎胞,主子恩典,放你出来,上托着主子的洪福”,“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你看那正根正苗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也不容你”,全程都是“奴才”身份的低眉顺眼,丝毫看不出是“县太爷的祖母”的骄傲满足。

即使对同等身份的人,赖嬷嬷也是礼貌有加。当平儿给她端茶水时,她也表现的很歉疚,“忙站起来接了,笑道:姑娘不管叫那个孩子倒来罢了,又折受我”。

平儿为她端茶无论从年龄、辈分、待客礼数等等,她都可以安心受之的,但是她仍然表现的很谦虚。

二、以幽默感调节气氛。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可以让语言生辉,气氛活泼。还是在第四十三回中,当众人为凤姐过生日凑份子钱时,凤姐半认真半开玩笑地抱怨:

“我还有一句话呢。我想老祖宗自己二十两,又有林妹妹宝兄弟的两分子。姨妈自己二十两,又有宝妹妹的一分子,这倒也公道。只是二位太太每位十六两,自己又少,又不替人出,这有些不公道。老祖宗吃了亏了”

这句话虽然是有点儿开玩笑的意思,但是也夹杂着凤姐为了讨好贾母而“挑理”邢、王二夫人的意思。在贾母的面前,邢夫人和王夫人嘴上虽然不能分辨也不敢分辨,但是心里多少都会有些不舒服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人巧妙地疏解这欢乐气氛中的一丝尴尬。

这个人的身份就很关键,尤氏是宁府的人,不便开口管荣府的事情;宝玉根本不谙世事,理解不了这层意思;李纨生性沉默寡言,明哲保身;探春、黛玉等小姑娘更没资格开口了,此时就需要一个资历、辈分都相当的“第三方”出来调停了。

赖嬷嬷正是符合这样条件的人,一则她是“年高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是她的高资历;二则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宁荣二府的大管家,妥妥地实权派背景,众人不看僧面还看佛面呢。所以,经世老练的赖嬷嬷便应声而起了:

“忙站起来笑说道:这可反了!我替二位太太生气。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倒不向着婆婆姑娘,倒向着别人。这儿媳妇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竟成了个外侄女儿了”

这句幽默的玩笑话既在嬉笑间挑了凤姐“理”,又替了邢王二夫人巧妙地报了“屈”;既调侃了凤姐的“刁蛮”,又疏解了二位太太的情绪。

所以,赖嬷嬷的恰到好处的一句话,“说的贾母与众人都大笑起来了”使这欢乐气氛中的一丝尴尬转瞬消散了,真可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三、以同理心赢得人心。同理心是心理学概念,意思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

赖嬷嬷的同理心在她规劝凤姐处理周瑞儿子酒后闹事的事件中表现堪称“完美”,也是在第四十五回中的凤姐处。

当赖嬷嬷就要离开之时,赖大媳妇、张才媳妇进来汇报工作,凤姐吩咐赖大媳妇“回去说给你老头子,两府里不许收留他小子,叫他各人去罢”,其中的“他小子”指的是周瑞的儿子。正好周瑞家的也进来替儿子向凤姐求情,不要把他儿子撵出去。

原来周瑞的儿子在凤姐庆生的当天,醉酒闹事,不仅失手摔了东西,还骂了凤姐的小跟班彩明,惹得凤姐十分不爽。

这样的事情本来与赖嬷嬷没多大的关系,但是听完凤姐说出事情的缘由之后,赖嬷嬷的一番话直接让凤姐便改变了主意,“既这样,打他四十棍,以后不许他吃酒”,使周瑞的儿子直接从“开除公职”处分,降为最低级的“棍棒训诫”。

赖嬷嬷到底说了怎样的一番话,能心高气傲的凤姐改变主意呢?赖嬷嬷笑着说:

“我当什么事情,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不是,打他骂他,使他改过,撵了去断乎使不得。他又比不得是咱们家的家生子儿,他现是太太的陪房。奶奶只顾撵了他,太太脸上不好看。依我说,奶奶教导他几板子,以戒下次,仍旧留着才是。不看他娘,也看太太”。

这短短的几句话,却是“功力深厚”的,因为每一句都点到了“穴位”上。这段话的作用于凤姐来言,按照她处罚周瑞儿子的措施,必定会与王夫人之间产生嫌隙,因为这一点小事得罪姑姑兼婶子兼顶头上司实在不值得。

赖嬷嬷的话让凤姐避免了一个工作失误,再者她撵了周瑞的儿子,周瑞一家必然对她怀恨在心,赖嬷嬷的处理措施也让她少了一个隐形的敌人。

于周瑞一家来说,如果一旦儿子被撵出去,既减少了家庭收入又失了脸面;赖嬷嬷建议“教导他几板子,以戒下次,仍旧留着才是”,既是保住了儿子饭碗,更保住了全家的脸面。

再者来说,对于赖嬷嬷的儿子赖大而言,少了许多工作麻烦,赖大作为荣国府的总管,也就是处理周瑞儿子措施的具体执行者,平时与周瑞家的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执行起来也有碍于情面的尴尬。

虽然是按照领导吩咐执行公务,但是周瑞一家也难免连带地会对赖大家产生不满,赖嬷嬷此番话也是为赖大挣了人情、赚了人气的。

所以,当凤姐听了赖嬷嬷的话改变处罚决定之后,“周瑞家的磕头起来,又要与赖嬷嬷磕头”,一片感激之情。

赖嬷嬷的一番话之所以能句句点到穴位上,就在于她的“同理心”在发挥作用,她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作为贾府家生的奴才,她考虑到了贾府的形象和声誉及内部关系的和谐;作为与周瑞同样的奴才身份和为人父母的身份,她深知生活的不易和为人父母的苦心;作为赖大的母亲,她及时把儿子工作中即将遇到的难事化解在萌芽状态,实在是为人父母的心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无论在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凡是会说话的人,都是善于体察他人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的人,很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是容易成功的人。

赖家之所以在贾府内混的风生水起,两兄弟是两府的大总管,家里还有“齐整宽阔,泉石林木,楼阁亭轩”的花园,还有一个彻底摆脱“家生子”奴才身份的县太爷,想来与有赖嬷嬷这样一位具有经世智慧和精明的长辈有莫大的关系。

《红楼梦》流传至今已两百多年了,正如作者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它是一场深刻的爱情悲剧,它更是时代变迁的产物。我们只有参读其中才能领略它的风韵。红楼难懂,我们就一起来听听:

《王彬细说红楼梦:解读清史背景下的“红楼梦”》

一部红楼千万情,爱恨之间解悲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