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到底怎么了,为何后人会认为“北宋无将,南宋无相”
2020年04月15日 09:58:07
来源:凤凰网知之
作者:历史大学堂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废周建宋。然而北宋的政治生态饱受争议,当时流行着“文人吃香,武人吃瘪”的奇葩风气。宋室南渡之后,“中兴四将”在外扭转乾坤,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废周建宋。然而北宋的政治生态饱受争议,当时流行着“文人吃香,武人吃瘪”的奇葩风气。宋室南渡之后,“中兴四将”在外扭转乾坤,奸相权臣在内专政擅权。这一瘸腿现象,有人总结为:“北宋无将,南宋无相”,着实令人费解。
上图_ 北宋版图
北宋无将,其实是个误解
享国167年的北宋,不断有潘美、曹彬、杨业、狄青、种世衡、种师道等名将涌现,而武将的地位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宋朝自我革新的必然产物,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
宋朝政坛的怪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和武将专权成为社会的毒瘤,造成了政权更替频繁。后晋大将安重荣甚至直言:“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这一论调显然与儒家传统思想背道而驰。于是,这种混乱局面变本加厉,一个军阀推翻另一个军阀的统治成为家常便饭,无形中陷入了以暴制暴的怪圈。
在这种背景下,宋初的赵匡胤、赵光义强化“重文轻武”的顶层设计,促使其成为基本国策。赵匡胤深知藩镇离不开武将,武将离不开军队。其实,解决这一现状,只需从军队和钱粮等入手,控制了这些要素,自然而然就排除了藩镇作乱的隐患。
上图_ 宋太祖雪夜访赵普
赵匡胤听从赵普“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的建议,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加强了中央集权。派遣文宫在地方上行使行政权,制约了武将的权力,再设立转运使,掌控了财权,由此,从根本上消除了藩镇对皇权的威胁。
为了安抚武将,赵匡胤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他在经济上给予武将优厚的待遇,在政治上打压他们传统的地位,“厚其禄而薄其礼”。经过一系列措施,武将认清形势,重新定位。名将曹彬贵为枢密使,每逢迎面遇到士大夫,主动趋车避让。如此一来,军队空心化、武将边缘化成为必然趋势。
上图_ 宋太祖(927年-976年),即赵匡胤
与此同时,赵匡胤大力扶持文官集团。他通过扩建国子监,强调文臣治国的重要性,同时,开设“殿试”制度,扩大录用文人的数量。随着文官队伍的壮大,压制了武将集团的势力。此后,他在宫中设立石碑,要求继任者“不杀文臣士大夫”。北宋逐渐形成了崇文风气。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继续推行崇文政策。他强调“王者虽以武功定天下,终须用文德致治。”即位后两个月,赵光义开设科举考试,一次性录用了五百多人,并斥巨资修建崇文院,还编写了《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书籍。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进一步宣扬“方欲兴文教,抑武事”的决心,奠定了北宋崇文抑武的风气。
上图_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
赵匡胤身为武将,北宋去武将化的危害并未显现。继任者赵光义也是个军事爱好者,临战必赐阵图,忽视了武将的主观能动性,“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弊端开始显现。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实现了百年和平,武将地位一落千丈,萎靡不振。
文官势大,不断挤占了武将的职权,甚至越位指挥军队,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交战时,“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导致“慎则失时,勇敢则失算”的尴尬现实。北宋无将,是对当时政局的高度概括。
上图_ 南宋版图 (蒙古、金、西夏、南宋 )
南宋并不乏名相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开封失陷,金兵虏走了徽、钦二帝。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即位,建立了南宋。面对金军咄咄逼人的攻势,赵构任用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等将领,遏制了金军的攻势,保证了南宋政权的稳定。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并没有给赵构带来喜悦和快感。南宋偏居一隅,疆域缩小一半,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其中的四分之三用于军费开支,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此外,宋军迎回徽、钦二帝,将使赵构进退失据。
上图_ 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
根据眼前的局势,维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为了促成议和,赵构着力培育主和派,使其与主战派相抗衡。秦桧、万俟卨等人先后拜相上位,进入了权力核心。在赵构的默许和扶持下,主和派占据了上风,不断对主战派施压。由此看来,“南宋无相”并非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对立,而是主战与主和两派的争斗。
为了尽快达成和议,秦桧和万俟卨等人密谋,冤杀了主战派骨干岳飞。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在秦桧的推动下,南宋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以秦桧和万俟卨为首的主和派,陷害忠良,结党营私,给南宋宰相留下了污名。
上图_ 岳鄂王像(《南陵无双谱》) 岳飞像
不仅如此,与北宋王安石、司马光、寇准、范仲淹等名相相比,南宋还出现了史弥远、韩侂胄、贾似道等权相,把持朝政,排除异已,给本已孱弱的南宋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加深了小伙伴们对“南宋无相”的印象。
事实上,南宋不乏名相,李纲、赵鼎、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在金国和蒙古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节节抵抗,统筹谋划,为南宋政权的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过,南宋奸臣权相频现,危害巨大,其根源在于当时的政治体制。
南宋延续了北宋“强干弱枝”的政治策略,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南宋初年,对尚书仆射、中书侍郎和尚书丞官等决策机构进行撤并,三省并一省。孝宗时期,再次简化为左、右丞相,产生了“权相政治”。此举破坏了原本多人制衡,互相监督的体系。
上图_ 秦桧《偈语贴》
秦桧执宰期间,建立隶属于丞相的财政和人事体系,加上南宋朝廷的决策扁平化,导致丞相的权力过度集中,缺乏制约,出现“言相不言君”的现象。权相政治在南宋初期,对朝政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然而,南宋末期,朝政重心由皇权转向了相权,皇帝实际上被架空了。
相权的膨胀,损害了士大夫阶层的利益,造成南宋官场的分裂和对立,最终导致南宋灭亡。可以说,南宋无相,体现了对南宋权相政治的厌恶和鄙视,秦桧、万俟卨、史弥远为代表的奸相,遗臭至今,成为南宋无相最好的注解。
上图_ 宋 《中兴瑞应图》 萧照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是宋朝独特的政治符号,反映当时的客观现状。
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历史唯一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令人唏嘘感慨。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宋史》
宋朝拥有着文化繁荣、武功衰弱的双重性格:面对外族侵扰,它无力自保,导致国运衰微,但同时,文化科技与商品经济并驾齐驱,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开放的资本意识使得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蕴含其中。
开放与弱势、腐败与文明、新兴与传统……矛盾的关键词构成了宋朝复杂的性格。
《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
扫描下图二维码,我们一起听这一段文治昌盛与武功衰弱并存的宋代历史。
既站在“人”的角度,考察宋朝百姓生活的点滴细节,亦着眼大端,探索皇权之“术”如何运作、城建如何规划等,呈现出史书少见的人性视角,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宋朝。
[责任编辑:王晓笛 PSY172]
责任编辑:王晓笛 PSY17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