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沙俄入侵,局势更有利的清朝,为什么要割地求和


来源:凤凰网知之

《尼布楚条约》是我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份正式国际条约,这份条约规定了两国(大清王朝和沙皇俄国)之领土边境,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开启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先河。这份条约虽然是双方主权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经

《尼布楚条约》是我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份正式国际条约,这份条约规定了两国(大清王朝和沙皇俄国)之领土边境,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开启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先河。这份条约虽然是双方主权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经过谈判而达成之共识,是一份平等条约,但是后世对于它之评价褒贬不一,似乎对于双方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从中方来看,我们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将贝加尔湖地区拱手让与俄国人,令这个世界上巨大淡水湖泊成为异域。

从俄方来看,贝加尔湖归属俄国"理所应当",而让他们失去了黑龙江的航行权是巨大的损失,是如此难以接受,侵略者之嘴脸昭然若揭。

上图_ 《尼布楚条约》满文本影印件

上图_ 《尼布楚条约》满文本影印件

作为一位华夏子孙,国土之损失固然痛心疾首,然而,好歹这《尼布楚条约》是双方政府在平等条件下签订之条约。这份条约之签订,并非是一件简单事情,是一次清政府反侵略的一次长期斗争胜利之结果。

有朋友不禁会问,为什么我们胜利了还要做出巨大让步?这样的让步我们是否能够避免而争取更大利益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回顾一下那一抵御外国侵略的前因后果。

上图_ 《尼布楚条约》拉丁文原件影印件(俄方保存本)

上图_ 《尼布楚条约》拉丁文原件影印件(俄方保存本)

第一,沙皇俄国的虎视眈眈

沙皇俄国这个封建王朝,放在欧洲,经济发展以及文明程度都是相对落后的。然而,沙皇俄国的帝王们都有一颗扩张领土的进取之心,要知道在以海洋文明为主流的欧洲,海域之意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有一个成语叫“望洋兴叹”,可在最初,沙俄帝国连“兴叹”的机会都没有,如此尴尬之处境,激起了俄国人掠夺领土之野心,看到大洋成为了几代沙皇的共同奋斗目标。

在这样的目标趋势下,沙皇军队南征北战,向西他们干到波罗的海,建立了第二首都——圣彼得堡,向东沙皇征服了极寒之地西伯利亚平原,为了进一步看见东边的海洋,“远东地区”成为沙皇迫切想要征服之地,而这一地区当时隶属于大清王朝之管辖,这无疑会与清政府产生摩擦。

“摩擦”从来不是沙皇担心之事,多年的领土掠夺已经让俄国人习以为常且肆无忌惮。俄国人率先发起了远东侵略,他们依仗武器之先进,对地广人稀的外兴安岭及库页岛地区进行抢掠,甚至建立城池据点,尼布楚和雅克萨城就是这一时期俄国人建立。虽然俄国人开启了远东经营,但是由于人力物力的投入有限,因此并没有形成太大气候,也就是说俄国人并没有在远东站稳脚跟。

上图_ 沙俄版图

第二,清政府抵御侵略之应对措施

俄国人的入侵在清顺治年间就已经开始,直至康熙初年形成规模,但是这一时期,清王朝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逐鹿中原之中,这也很好理解,问鼎中原是几代清朝统治者之梦想,就如同沙皇渴望拥有领海权一样。至康熙年间,国内大部分抵抗势力被消灭,但是康熙皇帝并没有因此而松懈,在进一步地削平三藩和收复台湾,使得大清王朝之统治基本稳固。大约在康熙二十二年之时,大清王朝终于“腾出手来”,开始着手处理东北俄国人入侵事务。

实际上,关于如何处理俄国人入侵,大清朝野上下意见并不统一,是战是让各持己见。主战一方自然是认为保卫国土,义不容辞,而主让一派主要是忌惮俄国人之武力以及不愿意深入东北苦寒之地作战,也就是缺乏精神动力。在康熙皇帝认为,东北作为大清龙兴之地且向来都是清朝领土怎能容忍外国人践踏?所以康熙皇帝的意见是主战,但最终目的还是以战求和,这给对待俄国侵略之态度定下了基调。

上图_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即康熙皇帝

先战后和的调子定下之后,怎么战又成了新问题,究竟是干一仗将俄国人打跑了事,还是步步为营屯兵东北与俄国人长期对峙?朝廷的官员,尤其是武将们又盘算起自己的“小九九”,驻军东北边境显然是一件苦差,环境恶劣还得屯田生产,要是打一仗了事,时间短又可以请功领赏,显然就他们个人而言更倾向后者,因此康熙皇帝收到的战略建议多是速战速决。这样的战略康熙皇帝并不以为然,他很清楚,仅靠一时之胜很难将游弋东北的俄国人全部赶跑,更何况一旦因为战线过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战斗很可能陷入尴尬境地,只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稳中求胜之上策。

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大清王朝陆续屯兵东北边境,并打响了抵御俄国侵略者之战争。尽管这些将领们不愿意到东北地区打仗,但是当战争打响之时,这些人还是展现了八旗子弟尚武之精神,面对俄国人相对先进之武装毫不畏惧,将俄国人打得节节败退,直至龟缩至雅克萨城,大清军队一边围城迫使俄国人缴械投降,一边朝廷派人给沙俄政府施压。在强大的压力之下,沙俄同意与清政府和谈。

上图_ 雅克萨之战

第三,双方都有难处

为什么大清急于求和而沙俄不持续增兵远东?

实际上双方都有难处。

先说大清,东北边塞毕竟远离中央,持续作战还是有不少困难的,就兵力投入而言,清政府各路军队总投入也就六七千人,这里面还有不少蒙古兵。蒙古兵很难长期停留东北边境,因为大清王朝另一个更具威胁的敌人噶尔丹正蠢蠢欲动,这才是康熙皇帝真正担心之劲敌。大清王朝希望尽早与俄国和解,就是为了防止噶尔丹趁虚而入,更担心其与沙俄联合而发动对清战争。

再看俄国,远东地区距离莫斯科中央政府那就更是遥远到不能再遥远了,最早来到远东侵犯大清边境的多是一群乌合之众,据说,这些人严寒之时找不到食物,竟然食人,又因人种差异,长相与黄种人不同,因此不少国人以为他们就是传说中的罗刹鬼,加之俄国国名发音又与罗刹相似,所以在当时俄国被称呼为罗刹国。后来因为清政府对东北边境开始屯兵,沙俄政府亦派遣正式军队驻守远东,但据说正规军与远东的“乌合之众”们关系很不融洽,正规军并不被受欢迎。

另外,俄国西线这时与土耳其出现冲突,俄土战争一触即发,西线对于俄国更加重要,顾此失彼,俄国在远东根本无力继续投入兵力与国力,显然俄国处境较大清更为困难。

上图_ 《尼布楚条约》沙俄主要谈判代表戈洛文

第四,俄国人更懂得国际游戏之规则与玩法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与大清军队对峙还处于劣势且处境相对更加困难的俄国人不急于求和呢?

其实不是俄国人不想和,而是俄国人更加了解对手,更懂得国际谈判的“艺术”。大清王朝迫切求和的心态早已经被俄国人了如指掌,且俄国人与噶尔丹的暗中勾结,也让他们从中了解了很多情报,俄国人以“倒驴不倒架”的方式让俄国在谈判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大清王朝对于俄国处境之了解几乎是零,尽管康熙皇帝安排了几位心腹西方传教士作为谈判代表,然而国际形式之变化绝非一两个传教士可以了解,更何况更加熟悉游戏规则的俄国人,善于封锁消息和制造假象而迷惑大清谈判代表,更主要的是双方对于争议领土之态度是不一样的,相对于大清王朝,俄国人对远东地区更加渴望,因此他们的谈判企图更加主动,言辞更加坚决。

俄国人通过等等一系列之所为,使得大清王朝代表团与康熙皇帝都做出了一系列错误决断,最终让俄国人钻了空子,成为这次所谓平等合约的更大受益者。这其实是俄国人外交能力上的一次胜利,与武力无关。

上图_ 贝加尔湖 位置所在

俄国人虽然在远东已然攫取利益,但是他们并不满足,终于在大清王朝没落之际,沙皇俄国再次出兵侵略,最终将梦寐以求的远东大片领土归为己有,俄国人拥有了远东领海权,更有了在黑龙江航驶权。

时至今日,那一片领土,华夏子孙只能隔江相望;那美丽富饶的贝加尔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也只能从歌声中了解了。

参考文献:《清代人物研究》 戴逸(著) 故宫出版社

帝王生前身后事,陵寝之中觅真知。康熙的景陵中为何频繁起火?慈禧“棺材”中的陪葬品究竟有什么讲究?为何慈禧不惜侵吞北洋水师的海军军费,导致甲午战争惨败,也要专注于修缮自己的陵墓?

清东陵博物馆副馆长、《百家讲坛》主讲人、著名清史专家李寅,携手演播泰斗艾宝良,推出中国近代史精品课程——《35节课读懂清东陵,探寻清代兴衰密码》

带您走近神秘的清代皇陵,关注那些被人津津乐道历史故事,用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叙述,为您抽丝剥茧,揭开覆盖在皇陵之上的重重疑云。

[责任编辑:王晓笛 PSY172]

责任编辑:王晓笛 PSY17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