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算算秦朝大一统的经济账,到底划不划算?


来源:凤凰网知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两千多年来,这一历史事件被反复模仿,反复解读。秦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之所以成为后世不断效法的典范,除了文化传统、地理特征等等原因之外,是不是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两千多年来,这一历史事件被反复模仿,反复解读。秦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之所以成为后世不断效法的典范,除了文化传统、地理特征等等原因之外,是不是还有一本经济账要算一算呢?

null

▲《中国财政制度史》,黄天华著(图/网络)

古往今来,不管是裂土而治还是大一统,实际都需要相应的财政支撑,一种统治方式的更换,财政是否能够支撑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一整套《中国财政制度史》(黄天华著)中,以春秋战国和秦朝的对比,看看不同统治方式的财政花费究竟如何。

01

军费开支

时至今日,一国的军费开支,仍然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但事实上,今日世界的军费开支占比,恐怕是人类史上少有的低点之一。

我们以2018年世界主要大国为例,看看在今天,一个国家的军费在财政开支中的状况:

2018年,美国年度军费总额6220亿美金,排在后面的其余九个国家加起来都不如它多。中国军费排名第二,大概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不到2000亿美金。第三名是英国,538亿美元。印度军费排在第四506亿美元,增长率居于第一。第五名是沙特,487亿美元。俄罗斯以484亿美元排在第六位。排在第七八九十名的分别是法日德韩,军费分别是443、417、358、335亿美元。

但需指出的是,2018年,防务支出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降至2.1%,即全球每个公民239美元,比10年前下降0.5%。在10个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中,占GDP比例最高的是沙特,高达11.84%,美国为3.59%位居第二,中国为1.28%,十个国家中为第九。

但在冷战高峰时期,苏联1975年军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美国从1965年到1969年越战期间军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4%到9.5%,1969年以后连年下降,1977年占5.4%。

不过总的看来,今天的世界虽然很像春秋时期,小规模冲突不断,但动辄灭国的军事行动大大减少。而在真正的春秋战国时期,军费开支恐怕要比现在高得多,而且整个财政开支中,最大的一块,就是军事开支。

据《中国财政制度史》所述,春秋时期,全国兵力大约维持在50万-70万。战国时期,步兵可能达到540万,骑兵5.2万,一年消费7200万石粮食。这一时期,是从兵农合一制向募兵制转变,每个诸侯国作为常设军的禁卫军,通常维持在3000-5000人不等。

null

▲影视剧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图/网络)

这还只是平时最基本的开支,一到打仗,开支暴涨,而且随着时间推延,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战国初期,“吴起用兵也,不过十万”;战国中期,“白起攻韩魏……斩首二十四万”,长平之战,坑降卒四十万;晚期,秦始皇伐楚,王翦“非六十万人不可”。苏秦认为:一场大战,“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防工程开支,大概是这样的,光说城邑的守卫,万家之邑或百丈、千丈之城,即有一万名战士防守,各国当时已经纷纷建设长城,战国七雄均有长城,中山国也有500里长城。建造和守卫的费用,当不是小数目。

等到秦统一六国,按道理说应该像当今时代的冷战结束一样,军费开支大大减少,然而未必。

秦朝的总兵力维持在120万。男子17岁以上必须登记注册,服兵役两次。一次“正卒”两年,一年在本郡服役,一年到京师服役。另一次为“戎卒”,一年,驻扎边关。适龄男子,每年还有一个月“更卒”。

秦实行常备军制,不同于以往兵农合一制,军事人口占总人口4.8%,也就是20个劳动者养一个兵。这个兵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北朝鲜还要高。而中、美、印度和俄罗斯,均未超过1%,俄罗斯在四国之中最高,也只有0.8%。

除了养人,军费开支的第二项应该是庞大的国防工程建设费用。秦代是中国历史上国防工程体系形成的重大时期,也是国家财政开始大规模集中投入的时期。

第一大工程应该是长城。长城起源于战国,那时候诸侯国都在建内战长城,秦拆除内战长城,修缮北方和西北长城,对抗匈奴。40万人花费10多年时间,修成了绵延5000里的秦长城。与长城配套的是亭障。所谓亭,就是土台上的建筑,是国防前线的瞭望所;所谓障,即规模较大的城堡。规模上是10里一亭或30里一亭。此外是军事通讯和报警系统烽燧,每隔30里,建5丈高台,台上又有三丈木杆。

null

▲长城(图/图虫创意)

然后是著名的驰道。它以咸阳为中心,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宽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还有邮舍与驿站:五里建邮舍,步行通讯,三十里建驿站,快马通讯。

此外,秦朝实行实行二十等爵制,每进一爵,分田一顷,住宅地9亩,一个奴仆。五级以上可以称为军官。军官退役以后,享受优待政策。不仅对有爵军人有优抚,而且对阵亡军人也有优抚,对服役军人有优抚奖励,对复员军人也有社会优抚。

运作这一套军事设施的目的是为了打仗。秦朝南攻百越,五十万大军三年攻不下,于是开凿灵渠,粮道打通才取得胜利;北攻匈奴,三十万大军,五年乃成功。内部镇压陈胜吴广造反。这些征战花了多少钱,只有天知道,但绝对不会比修筑长城少多少。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从道理上讲,国家统一了,应该偃武修文,军费开支降下来才是,但其实,统一是相对的,当秦始皇感觉不到统一带来的安全时,他一方面要继续对外扩张,降服尚未进入版图的南越和匈奴,另一方面,版图的扩大,必定使军事政治情报的上传下达速度放缓,一旦内部发生叛乱或战争,军队的快速调动大成问题,他必须未雨绸缪解决这个致命的问题。所以,统一,未必意味着军事财政开支的下降,可能是更多,而因为版图扩大,可支配的财力增加,也使他更有底气做之前财力所不济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02

其他开支

当天下分为很多割据的诸侯时,各国都有一套从王公贵人到普通政府工作人员的系统,从第三方视角看,叠床架屋,糜费不堪。秦统一六国以后,相关费用是不是就降下来了呢?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财政支出就已经很高了,这一时期等级制被彻底打破,诸侯国的国君均行天子之仪,国君王室支出几十倍成百倍提高。赏赐与宴飨非常频繁,宫殿修造也大而且多,厚葬更是成为一种新风尚。

秦统一六国以后,军费开支之外,种种开支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陵墓修建费,七十万人建皇陵,周长六十四华里,里面不知道埋了多少东西。今天看到的兵马俑,还是较次要的一部分。

null

▲秦始皇兵马俑(图/图虫创意)

其次是封禅大典,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花费之巨,可谓极一时之盛。贡品费、工程费、差旅费、接待费、保安费、礼品费,会议费…………总之是难以数计。

再次是秦始皇十二年中五次巡幸四方,每次十万人随从,类似一个移动的中央集权机关在马车上办公。这种花费到底有多大?

又次是寻仙求药,现在人们熟知的是徐福欺骗秦始皇,带了一些人和财物走了,但实际上远不止此,《中国财政制度史》认为,秦始皇在寻仙问药上的花费,给用不低于修长城。

当然,作为一个统治全国的朝廷,它也有一部分财力是用来干正事的:

譬如兴修水利发展水运,除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外,秦朝时期修建了郑国渠、灵渠、秦渠以及江南运河。秦的政治中心在今陕西关中,经济中心却在山东定陶,连接两地的粮食等物资的运输,必须通过渭水-黄河-济水的漕运,因此产生一大笔造船、运输和修筑仓库的费用。

null

▲郑国渠(图/图虫创意)

又譬如社保支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保支出,比较有特点的是官员致仕,发给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俸禄。岁数大了,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秦朝的社会保障,主要体现为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对“三老”实施优待政策,二是对一些弱势群体实施赋税减免,三是倡导孝道,对孝子孝行给予奖励,四是对哀告无门的人实施社会救济,第五是上文所说的对涉军人员的优抚优待。

行文至此,有理由相问,秦朝在上述这些方面如此花费,他真有那么大财力吗?

回答是,有的。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积聚起来的财富,远远超过了其他六国。到秦朝时代,中央设太仓、县设都仓,乡设离邑仓,此外还有转运仓。太仓二万石一积,多的十万石一积。都仓一万石一积,积黍如丘山,因此刘邦说,“秦富天下十倍”。这种富裕程度,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美国天在世界上的财富拥有程度了。

null

▲“商鞅变法”中著名的南门立木(图/网络)

但是巨额的财富摆在秦始皇面前,反而助长了他东征西讨和炫耀式的花费。他既不知道自己亲手缔造的大一统格局是人心所向的结果,而人心之所以向往大一统,不过就是希望在大一统之下减少战乱,减轻负担。换言之,人们以为,大一统比七国之间的争霸更为划算一些。

但是人们想错了。秦朝延续的是秦国数百年的基业,且基本上一直在往上走,秦始皇恐怕压根就没想过,这份伟大基业会那么快就土崩瓦解。他的这个想不到,导致他可以任性而为,暴政酷政一刻不曾松懈。

人们还想错的是,在七国时代,一国如果实施暴政,那么该国人民会通过种种方式逃亡到他国,而人口是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口流失意味着国力衰败,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施行“仁政”留住人口是可行的选择。但是等到秦统一六国,这种客观上的国与国之间的软性竞争不复存在,人们被恣意对待而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于是奋起反击,天下重新进入战乱之中。

在此意义上,当且仅当朝廷知道爱惜民力民财的时候,大一统才是一种能让老百姓收益更大,更为划算的统治方式,反之,他们的收益比裂土而治时代还要小。

从中世纪的威尼斯,到美国的几个大经济区,再到日本,它们都是以一个城市先发展起来、带动其他城市一起发展的模式繁荣起来的。城市发展对于国家经济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城市发展的路径应该是什么样的?金融体系与城市发展之间又有着什么关系?

知之×中信书院推出兰德尔·巴特利特教授的经济学课程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思维课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现“知之”微信频道,每周半小时,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遇见更理性的自己。关注我们,更多经济科普内容为你呈现!

[责任编辑:王晓笛 PSY172]

责任编辑:王晓笛 PSY172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