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清朝真的闭关锁国吗?英国商人却认为在广州做生意世界第一


来源:凤凰网知之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了这样一个论调: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拒绝同西方交流,排斥同西方贸易,致使明末海上贸易繁荣的局面消失,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并在近代陷入悲惨的境地。持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了这样一个论调: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拒绝同西方交流,排斥同西方贸易,致使明末海上贸易繁荣的局面消失,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并在近代陷入悲惨的境地。持这种观点的人,既有中国学者,也有外国学者;既有专业史学人士,也有民间业余历史爱好者。众口一词,清朝“闭关锁国”基本上成了定论。然而清朝的闭关锁国真是大家想象中的闭关锁国吗?笔者本篇就从对待外国商人的态度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null

(讽刺清朝“闭关锁国”的漫画,然而,却和历史事实不相符)

1830年,此时距离鸦片战争爆发只剩下十年时间了。英国下议院组织了一个东方贸易情况调查小组,专门对英国商人对华贸易情况作了调查。在这个调查组的工作开始之前,英国国内充斥着各种关于“清朝排斥英国商人”、“英国商人在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论调。然而,调查组在实际解除了从事对华贸易的英国商人后却发现,“绝大多数在广州住过的作证人都一致声称广州的生意几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好做”。这个结果,不能不让人大跌眼镜。

null

(清代广州各国商人聚居的沙面地区,足以反映中西方贸易的繁荣)

那么,英国商人的这种结论是不是真实的呢?我们只要看看清政府对外国商人们的政策就知道了。

首先,清政府对于外国商人来华贸易一贯采取的是很低的进出口税率。各种进出口商品中,税率最高的是生锌,税率也仅为7.7%,而税率最低的茶叶则只有0.4%。这个税率较之同时期的英国简直是微不足道。就拿中英贸易的最大宗货物——茶叶来说,英国商人从广州运走茶叶时,每133担茶叶只需要向清朝海关缴纳16便士的出口税,而一旦把茶叶运回英国,每一担茶叶英国政府就要对英国商人征收5个先令(相当于60个便士)的进口税!两相对比,足以看出清政府的税率对英国商人是相当友好的。

null

(反映欧洲商人在广州做生意的场景的油画作品)

其次,即使海关税率如此低廉,清政府仍然经常性地对外国来华商人进行减税和免税,以加大优惠力度,鼓励外国商人来华。例如,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粤海关刚刚开张的时候,就规定,对外国来广州的商船“于原减税外再减二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又亲自下令“著减广东海关额税银三万二百八十五两”;道光十年(1830年),广东海关又获得道光帝同意,“东西洋船饷银俱照额减二分征收。”至于运来中国急需的货物的外国商船,清政府则干脆全免其关税。如此优惠的惠商政策,当然让外国商人们对来华贸易趋之若鹜了。

null

(清代粤海关衙门,他们对西方商人的态度是相当友好的)

除了税收上的优惠,清政府还对来华做生意的外商没有任何国籍上的限制。众所周知,17-19世纪,西方列强为了维护其海上商业利益,曾发布过许多限制性的法令。例如英国在17世纪以后曾连续制订和实行排他性的《航海条例》,禁止外国商人染指英国本土以及其殖民地的运输业和商业,对于敢于跑到英国本土和殖民地进行交易的外国商船,英国海军有权将其击沉。而东方的日本,也在德川幕府统治下实行严格的“锁国令”,除荷兰和中国以外的外国商人如果前往日本贸易,都会被处死。清朝则完全没有这种限制,无论是琉球、吕宋,还是暹罗、爪哇,抑或欧美各国的商船,只要遵守清朝的法规,一律欢迎来华做生意。

null

(英国于1660年通过《航海条例》时的议会辩论)

清政府还大力保护来华外国商人的权益,如果有中国行商拖欠了外国商人的货款,官府一般都会给行商施压,要求其清偿货款。而有些方面,清政府表现得比自诩“文明”的英国更加“文明”。当时英国有这样的法律:如果有外国商船在英国领海沉没,英国政府有权没收沉船的货物,甚至有权杀死船主!这种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事情,清朝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null

(事实证明,广州是一个对外国商人相当友好的港口)

至于清朝广为诟病的对欧洲商人的各种限制措施,例如不准在广州长期居住、不准进入广州城自由活动、不准和十三行以外的中国商人交易等,其实都只停留在纸面上,从未真正得到过贯彻和实施。例如18世纪6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大班,直接由临时性驻扎变成了长期性驻在机构。又比如一个长住在广州的英国商人就承认:“……我们实际上爱上哪儿就上哪儿,爱呆多久就呆多久,而且从不带通事(翻译)。”还有西方商人承认:“……然而禁令只是记录在案,事情仍然照常进行,我们仍然和那些以最低价格出售货物的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清政府对这些违反禁令的行为,基本上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并未认真采取什么惩罚措施。由此可见,英国商人们在广州过得其实是相当舒服和自由的。

参考文献:《中国对外贸易史(第一卷)》、《清朝文献通考》、《粤海关志》

早在公元900年代,中国人就发明了火药,并开始探索其军事用途。但是到了19世纪早期,中国在火药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以致于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轻而易举地打败。近代欧洲是如何在火器领域中崛起的?鸦片战争后开始的时期,中国的军事力量又得到了什么提升?

知之×中信书院推出好书快听专栏

《黑火药时代》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现“知之”微信频道,每本15分钟,带你读遍精选好书,获取最优干货知识。关注我们,更多精选文化内容为你呈现!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