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在清朝颇受争议的咸丰皇帝究竟算不算“昏君”?


来源:凤凰网知之

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的皇帝,他一生可谓是历尽磨难,从登基伊始一直到英年早逝,可以说是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同时,咸丰皇帝还是一位颇受争议的皇帝,有人评价他刚愎自用妒贤嫉能,致使其有生之年也没能够平定天平天

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的皇帝,他一生可谓是历尽磨难,从登基伊始一直到英年早逝,可以说是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同时,咸丰皇帝还是一位颇受争议的皇帝,有人评价他刚愎自用妒贤嫉能,致使其有生之年也没能够平定天平天国运动;有人评价他玩忽职守胆小如鼠,丢下首都北京落荒而逃,任由外国人抢我国宝,毁我瑰宝级皇家园林圆明园;有人评价他荒淫无度不知节制,年纪轻轻就将自己原本羸弱的身体彻底造垮,三十岁就一命呜呼。总之,咸丰皇帝绝不是一位好皇帝,甚至是历史的罪人。

客观的评价,咸丰皇帝确实很难算得上是好皇帝,但是也觉不应该成为历史的罪人,甚至可以说,他也并非如一些人评价那样的一无是处。

null

图1 咸丰皇帝,1860年10月13日《伦敦新闻画报》

一、没赶上好时候的年轻皇帝

咸丰皇帝确实是没赶上一个好时候,他是在道光三十年登级成为皇帝。从顺治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到道光三十年,即公元1850年,大清王朝从问鼎中原之始,到咸丰皇帝继位已经过去206年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天然缺陷,再加之有史以来的天朝上国自居的姿态,以及始于明朝而“发扬光大”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这个完全世界脱节的东方大帝国,此时已然是千疮百孔。

再加之,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利,对于民族自尊心的进一步打击,以及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外患问题,大清王朝此时处境之艰难,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本唯唯是诺的老百姓,此时面对生活之水深火热已经蠢蠢欲动。咸丰皇帝就是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一年咸丰皇帝虚岁20,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null

图2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朝及周围形势

二、改革第一要素就是会用人

大清王朝当下的状况,咸丰皇帝就已经心知肚明。早在自己还是皇子的时候,受过良好而系统教育的咸丰皇帝,就了解到了祖宗基业当下所面临的危机,以及发现了自己父皇当下执政不当之处。所以上位伊始,咸丰皇帝就做了一个重要的人事决定,将父皇最为倚重的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罢免,而且是“永不叙用”!这基本上是对自己父亲执政时期,用人方面的全盘否定,颇有魄力!

咸丰皇帝在用人方面确实突破了很多条条框框,在天平天国最为鼎盛,大有将大清王朝取而代之之势时,他突破乾隆皇帝立下“规定亲王不得入军机”之祖制,启用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奕訢为首席军机大臣,此时奕訢也不过就20来岁,他相信最终能够拼尽全力挽救祖宗基业的,还得是自己至亲之人,显然弟弟奕訢是不二人选。果然,奕訢不负众望,总算是将如临深渊的大清王朝拉了回来。

null

图3 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即和硕恭亲王

有人说事后奕訢被咸丰皇帝“一撸到底”就是卸磨杀驴的表现,事实上这种说法比较武断。客观的说,毕竟是奕訢先挑战了咸丰皇帝的皇权。奕訢竟然利用皇兄犹豫之间的含糊其辞,来了个瞒天过海。他利用职权之便,到军机处立马拟了一道晋封自己生母为皇太后的圣旨,并且在大堂之上,公然呈递咸丰皇帝请求批准。咸丰皇帝乃奕訢生母的养子,被“道德绑架”的咸丰皇帝只好同意,奕訢的生母得了封号便安心的去了。

相当于被自己的弟弟“涮”了一把的咸丰皇帝,心里那个恨就不必说了。同时,原本兄弟二人因为继承人问题存在嫌隙,此时奕訢掌管军机就敢挑战自己皇权,还可能留着他吗?所以事后奕訢被贬也就不奇怪了。

null

图4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861年)

最能体现咸丰皇帝改革决心之用人,就是重用了“刺头”肃顺,当然争议也是最大。咸丰皇帝深知,想要破冰现有弊端丛生,死气沉沉的破败景象,启用一位不寻常而又对自己忠心耿耿之人乃当务之急,肃顺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飞黄腾达。

肃顺,满洲镶蓝旗人,他是努尔哈赤之侄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是已故郑慎亲王乌尔恭阿之庶子。一看是庶子,就知道了肃顺是不可能获得承袭亲王爵位之资格,所以成了家之后的肃顺就得搬出王府自谋出路了。这段自谋出路的经历,给了肃顺了解民间的千姿百态,也了解到那些坐享其成,国家蛀虫一般地旗人们是怎么个好吃懒做之生活状态,这些认知对之后以及掌权,推行一些列举措是有很大影响的。肃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们旗人混蛋多”,确实很中肯。肃顺在咸丰朝被破格提拔。从被擢升为“内阁学士”到“御前侍卫”也不过就四年时间,肃顺一下子位极人臣之巅。

null

图5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

肃顺为什么能得到咸丰皇帝如此倚重?一方面原因是肃顺办事果断,不怕得罪人的风格比较对咸丰皇帝用人的路子,但更主要的是,肃顺的工作绩效确实十分抢眼,列举几点如下:

  • 1. 重用汉臣。

如胡林翼、曾国藩以及左宗棠这些晚清明臣,哪一个没得到过肃顺的关照,尤其是左宗棠,要不是肃顺出手相救,左宗棠在历史上就是个“人名”,根本没机会成为名人。

  • 2. 整风官场。

仅举一例,震惊全国的“戊午科场案”正是被肃顺破获,为了以儆效尤,肃顺坚守国家法度,硬生生要求咸丰皇帝处死了主考官,一品大员协办大学士柏葰。

  • 3. 废黜旗人待遇。

如前文所述,肃顺对于旗人“白吃饱”之行径是深恶痛绝。为了削减了国家支出,肃顺砍了旗人的福利,省下来的钱正好用于国家平定战乱。

这些举措都是肃顺为了挽救大清朝,顶着被人“下黑手”和“扒祖坟”的压力,“硬”推行下去的。大清王朝应该感谢肃顺的大刀阔斧,更要感谢咸丰皇帝的慧眼识人。

null

图6 咸丰皇帝御批奏折

三、自绝生路的忧郁之君

内忧未除,外患已至,外国人的坚船利炮到底还是突破了大沽口炮台。为了阻击侵略者,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与外国人的长枪大炮对抗,我们的士兵如同伐木割草一般一排排倒下。在惨烈的事实面前,国人才明白,外国人不但是在战舰上无敌,陆地战依然可以打你个毫无还手之力。这不是人种之间的差异,而是科技时代的差异,这在当时怎么也无法逾越之差异,给我华夏大地带来了无尽的创痛。

咸丰皇帝怎么也不明白,自己为了挽救王朝已然倾尽全力,为何还是这般田地?就连首都京城大清王朝最后的脸面都要眼看着保不住了。

null

图7 大沽口炮台 遗址

果然,咸丰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外国毛子还是闯进了北京城,仓惶之间咸丰皇帝选择了“木兰秋狝”,就是逃到热河避难。从后来事态发展来看,这次逃离是咸丰皇帝人生最大的败笔!结果,咸丰皇帝再也没有活着回到北京城。

北京城遭受的前所未有之践踏,更可气的是据说一些国人也跟着浑水摸鱼趁火打劫。当咸丰皇帝得知千古之园——圆明园被焚之一炬之时,真是肝胆俱裂,一口鲜血喷在了奏折之上。而接下来的日子里,接踵而至是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以及割地赔款的不争事实。

我们不难想象此时咸丰皇帝之心情是何等悲凉,他可能甚至怀疑当初父皇为什么要选自己当皇帝,让自己成了败坏祖宗基业的背锅人。他也痛恨自己为何要逃离京城,现在看来还不如在北京城与洋人决一死战,还能落得个“君为社稷死”的好名声,但是说什么都晚了。所以咸丰皇帝选择了逃避,无论热河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他都坚持不回北京。

null

图8 热河行宫图(局部)

就在咸丰皇帝逃到热河一年之后,终于熬到了人生尽头。咸丰皇帝虽然心灰意冷,但是祖宗社稷之重任并没有忘记,他在临死之时,尽量权衡各方面关系,出了一套看似全方位考虑的托孤方案,将自己唯一年幼儿子,托付给了他生前最为信任之人。安排有后事以后,咸丰皇帝终于灯枯油尽,他感到腹中饥饿,但是还没等燕窝粥做好就撒手人寰。

对于咸丰皇帝一生的总评,也许有人会说他能够做得更好,但是我想说他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四年之后,咸丰皇帝终于入土为安,盖棺于定陵。

文:王金百

参考文献:《清史稿》

 

帝王生前身后事,陵寝之中觅真知。康熙的景陵中为何频繁起火?慈禧“棺材”中的陪葬品究竟有什么讲究?清史专家李寅携手演播泰斗艾宝良,带您走近神秘的清代皇陵,关注那些被人津津乐道历史故事,用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叙述,为您抽丝剥茧,揭开覆盖在皇陵之上的重重疑云。

知之×李寅推出中国近代史精品课程,由《百家讲坛》主讲人,清东陵博物馆副馆长带来——

清代皇陵异闻录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现“知之”微信频道,从康熙景陵内蹊跷的大火,至慈禧陵墓中的黄金屋,我们会为你一一解析那些历史中的小细节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