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广、深、港、澳,谁才是中国湾区第一城?


来源:凤凰网知之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终于来了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终于来了。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这标志着“珠三角城市群”正式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个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大湾区并驾齐驱的世界级城市群,已经呼之欲出。

粤港澳大湾区,以仅占全国0.6%的土地面积,以及4.9%的常住人口比例,创造了接近全国13%的经济总量。

湾区内,云集了广深港三大国际性大都市,拥有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等一系列世界级港口,同时还拥有珠江西岸和珠江东岸两大世界级制造基地。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城镇化水平,都位居全国前列。

珠三角从城市群晋级为大湾区,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大湾区11大城市中,广深港澳谁为中心城市?深港、广佛、珠澳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未来的大湾区,辐射范围又有多大?

01

“珠三角地区”晋级“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标志着珠三角地区正式晋级为大湾区。

湾区与地区有着显著不同,大湾区与城市群更有明显差异。

一方面,湾区代表海洋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世界上60%的经济总量产生于沿海城市群。湾区虽然脱胎于城市群,但城市群却未必拥有湾区作为海洋经济的开放特征。湾区同样拥有门户城市,但城市群却未必有湾区作为国家对外门户的高度定位。

在辐射范围上,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

这就意味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辐射到粤东西北、福建、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泛珠三角省域,成为南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引擎。同时,粤港澳也将打造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桥头堡。

显然,如此庞大的经济腹地,如此广阔的经济辐射带,只有大湾区,才能承担如此高的功能定位。

另一方面,与城市群的单一功能相比,湾区一般都拥有“湾区群”+“港口群”+ “产业群”+“城市群”的四重效应。

无论是科技创新实力,还是城市融合力度,抑或集海陆空为一体的城市群架构,还是面向东南亚乃至国际的强大辐射力,湾区都非一般城市群所能比拟。

就港口群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珠海港等一系列世界级港口,其中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前十。同时,大湾区还囊括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三大国际级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样全部位居全国前十。

在产业群而言,大湾区已经形成强大的金融业、互联网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5G和移动互联网等高新产业的探索上,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至于城市群,在大湾区内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等都市圈已经日益成熟,深港、珠澳等城市连通效应正在进一步拓展,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的引擎作用愈发突出。

同时,在功能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与原来的珠三角更全面: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显然,从珠三角城市群变身为粤港澳大湾区,这意味着大湾区已经超越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代表中国与世界级湾区一较高下的关键性力量。 

02

广深港澳:谁是中心城市?

任何一个世界级湾区,都少不了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大湾区不同,粤港澳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因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城市均为中心城市

虽然广深港澳均为中心城市,但这四大城市定位分工各不相同。

香港

香港的定位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以及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亚太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虽然唱衰香港之声不绝于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香港仍旧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伦敦)、也是全球第二大国际航运中心(仅次于新加坡)、还是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地(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且拥有全球第大的国际货运机场。

显然,香港未来仍旧能够在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扮演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这也就是大湾区赋予香港以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亚太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用意所在。

澳门

与香港不同,澳门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对博彩和旅游的依赖度较高,但澳门在国际化上优势独一无二。因此,澳门的定位着眼的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至于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有竞争自然也有合作,两地在功能分工上不同,体现了各自的城市特色。

广州

广州主要是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同时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这是基于广州作为华南国家门户的区位优势而言,也是基于广州作为传统商贸中心的历史底蕴而来,更是基于广州在全球城市的综合地位而定的。

广州的优势是综合的,因此定位也是综合的。

广州不仅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全国排名首位的交通中心,本专科学生总量已经超过武汉位居全国第一位,在GaWC发布的世界一二线城市榜单中,广州位列Alpha级(一线),而深圳则位列Alpha-级(弱一线)。

深圳

深圳与广州不同,深圳的经济竞争力和科创能力一流。因此在定位上,深圳主要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在衡量创新指标的R&D投入(研发投入)上,深圳的优势相对突出。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深圳的R&D投入强度,仅次于北京,高过上海广州。在上市公司方面,目前深圳共有37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这一数字,仅次于北京,远高过上海、杭州和广州。

在四大中心城市中,香港澳门被反复提及,分别出现366次和327次,而广州、深圳则仅出现41次和39次。而在四个城市中,澳门和深圳侧重于功能定位,只有香港和广州被定位为国际大都市

可见,每个中心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也都有各自的独特定位。四大中心城市分工协作,相互竞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崛起。

03 

深港、广佛、珠澳:谁是最强引擎?

除了四大中心城市之外,大湾区还提出了三大极点,以极点带动、轴带支撑打造大湾区的超级网络空间格局。

这三大极点,分别是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

先说深港,香港深圳均属于一线城市,两地GDP基本不相上下,在金融、航运等方面有一定重合性,难免存在竞争关系。

不过,足可互补的是,香港的国际化程度一流,转运港口的地位牢不可破,在高端服务业上的优势同样不容低估,而深圳则在高新产业和科创上具备领先优势,深港合作,不仅有利于大金融业的国际化步伐,而且还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再看广佛,广佛两地市中心相距不到30公里,地铁早已将两个城市连为一体,城市边界已经基本消失。换句话说,排除行政边界,广佛在事实上已经基本融为一个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广佛产业具有高度互补性。广州第三产业发达,佛山第二产业突出。广州在第二产业上的优势产业为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技术,同时在IAB、NEM等高新产业上取得突破,而佛山的优势则在于装备制造业,这就为两地产业融合提供可能。

就在一周前,佛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佛山将与广州深化产业协同发展,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共建若干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至于澳门-珠海,澳门的优势在于旅游休闲、会展博览,在于国际化,这就为珠海发展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提供基础。同时,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也缩短了香港与澳门珠海之间的距离,粤港澳大湾区得以加速融合。

在这三大极点中,深港的未来不可限量,而广佛的现实效应更加突出,珠澳则可以在旅游和特色金融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04

珠江东西两岸:谁是最强产业带?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中国面向国际的主要桥头堡之一,还是科技强国、先进制造业崛起的重要支撑之一。

在大湾区规划全文中,创新、科技和经济均为高频词语。创新出现了139次,科技出现了74次,经济出现了73次,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和产业属性。

在大湾区11个城市之间,产业分工相对明晰。

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均是以第三产业为主,金融业、专业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相对发达,而佛莞惠珠中江等城市,则基本都以第二产业为主,大湾区内部存在较强的产业互补性。

在第二产业方面,大湾区沿着珠江,分布于东西两岸,形成了极其分明的珠江西岸产业带和珠江东岸产业带。

珠江东岸,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代表,优势产业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珠海江门为代表,优势产业在于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等。

因此,这一次,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而对于广深港澳四地,则要发挥科研资源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

事实上,早在2000年前后,珠三角就形成国内最全的工业门类体系。从2008年开始,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珠三角在保持传统制造优势的同时,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率先迈出探索。

这些探索,不仅让广东得以在新经济周期中继续拔得头筹,也让粤苏两省长达30年的争霸尘埃落定。

05

大湾区VS长三角VS京津冀

中国共有19个城市群,但能谈得上成熟的只有三个: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

这三大城市群,将北上广深港五大一线城市收入旗下,总体面积约仅为全国的1/16,但经济总规模却高达全国的40%左右,生动体现了现代化时代大城市群的聚集效应。

这三大城市群,各有优缺。

京津冀城市群坐拥首都一线资源,资源集聚能力一流;

长三角横跨江浙沪安徽等四省市,遍及26个地级市,经济腹地最为广阔

而粤港澳大湾区则囊括三大超级城市,城市发展水平最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流

这是三大城市群简单的经济指标对比:

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在总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上排名不是第一,但在更能代表发展水平的人均GDP、地均GDP以及城镇化率上,粤港澳大湾区都拥有碾压性的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以仅占全国0.6%的土地面积,以及4.9%的常住人口比例,创造了全国13%的经济总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GDP,超过长三角30%,同时是京津冀城市群的2倍有余。

相比而言,京津冀的短板在于城市融合不足、整体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长三角的短板在于经济腹地过大、融合度相对不足,上海都市圈规划的可行性超过长三角整体,而大湾区面临的问题则在于制度存在差异的粤港澳三地如何融合。

06

湾区时代到来

湾区时代已经到来。

湾区是海洋经济的最高形态,也是城市群模式的升级版,更是一个国家不断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竞争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世界上,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大湾区,是公认的三大湾区。放眼于国内,能够与这三大湾区一较高下的,目前还只有粤港澳大湾区一地。

前两年,杭州湾大湾区的概念突然火热起来。但这一设想,目前只有浙江一地较为积极,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的上海,对此则不置可否,其精力则集中于构建上海大都市圈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粤港澳大湾区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升级版,而杭州湾大湾区则无法覆盖长三角的所有经济腹地,尤其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都相距甚远,这让其湾区效应大打折扣。

至于渤海湾区、北部湾区和胶州湾区,虽然有了湾区的雏形,但要么覆盖范围极其有限,要么经济体量过于弱小,要么城市群都尚未形成,短时间内难有发展为世界级湾区的可能。

显然,借助于湾区的海洋经济、开放经济和国际化特色,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成为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大城市群,进而成为国际竞争中最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知之×中信书院推出兰德尔·巴特利特教授的经济学课程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思维课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现“知之”微信频道,每周半小时,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遇见更理性的自己。关注我们,更多经济科普内容为你呈现!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