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全球升温1.5℃,我们将亲眼看见“世界末日”?


来源:凤凰网知之

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人类对于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辩论进入了空前激烈的阶段,而随着未来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这样的争议也将更加尖锐。

原标题:90后将亲眼看见“世界末日”?嗯?

保护环境的壹读君 | 吴锐

最近90后的小伙伴们有没有一些紧张啊?因为最近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该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因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而陷入生存困境。甚至有媒体使用了“90后将亲眼看见‘世界末日’?“这样的标题来形容这份报告!

好吓人啊!危机来得有这么快吗?《全球升温1.5℃》怎么这么牛,会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90后小伙伴有生之年会不会经历电影《后天》、《2012》那样的灾难?今天壹读君来帮大家探究一下吧。

要说清楚这个报告,我们就要先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讲起,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人们发现通过一次性能源(煤炭、石油等)的使用和工业化的生产,原来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可以不断增长的,如下图所示工业革命前后世界人均GDP变化曲线。

 资料图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GDP的增长率便成了评价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于是在很多国家政府的眼中,GDP就必须不断地涨,要年年涨、月月涨、日日涨,只能快涨,不能慢涨。

随之而来的,人类燃烧石油、煤炭产生的碳排放也越来越多。科学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二氧化碳、甲烷的年均浓度分别比工业革命(1750年)前增加了41%和160%。碳排放的增长造成的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温不断上升(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前增加1摄氏度),物种灭绝,洪灾、旱灾、粮食欠收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增加,于是各国政府坐不住了,于2015年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

《协定》要求各国政府要努力减少碳排放,并定出了一个宏观的目标,即未来全球气温最高只能增长到比工业革命之前的平均气温高2摄氏度。这是红线,温度绝对不能超过这个值,否则引发的自然灾害将是人类所难以承受的!

各国政府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纷纷制定了未来的减排规划。

但就在几天前的10月8日,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IPCC在韩国仁川发布了我们开头提到的最新特别报告,报告指出,当年2摄氏度的红线定得太宽松了!

报告认为,如果未来有一天气温比工业革命以前升高2摄氏度,则全球将有3200万到8千万人受洪水灾害的影响;将有37%的人口遭受酷热影响;将有4.11亿人遭受干旱的折磨;自然界18%的昆虫、16%的植物和8%的脊椎动物将灭绝;99%的珊瑚将消失;全球农作物产量将大幅降低,贫困人口将成倍增长;北冰洋夏季无冰的可能性将是现在的10倍

这样的结果将是人类扛不住的!

来源:图虫创意

所以这次IPCC对红线进行了修正,指出大气温度增加的极限应该是1.5摄氏度!刚才我们说了现在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已经增加了1摄氏度,那么也就是说,未来气温顶多还有0.5摄氏度的增长额度。

红线突然降低半度可不得了,这意味着之前各国制定的减排计划都必须大幅度修正,到2030年碳排放量必须减少到原计划的一半,才可能将地球升温幅度控制在这个1.5摄氏度之内。

就剩12年了,难度太大了,很多国家还希望GDP能涨涨涨呢! 那么为什么在科学家眼中,差半度对环境的影响差异这么大呢?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由水这种物质的性质决定的。我们都知道水在0摄氏度会结冰,也就是说,0.1摄氏度时水还是液态的水,而-0.1摄氏度时水就是固态的冰。所以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0.1摄氏度,都意味着地表会有大量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近几十年的科学观测显示:格陵兰冰盖损失速率已经从1992到2001年间的每年340亿吨增加到了2002到2011年间的2150亿吨;南极冰盖的冰量损失平均速率也从1992到2001年间的每年300亿吨增至2002到2011年间的每年1470亿吨。

北极圈的冰面在减少

今年3月美国《自然》杂志的新闻指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百年一遇的洪水可能每一两年就发生。到2100年,整个欧洲沿海洪灾造成的损失将增加20倍以上。

此外,很多农作物对环境温度的变化也非常敏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罗贝尔从1980年开始监测温室效应与农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指出,受全球温度升高影响,自1980年以来,全球小麦产量下降了5.5%,玉米产量下降4%。全球升温对环境的影响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个升温红线从2摄氏度降到1.5摄氏度,怎么说降就降?这个IPCC的结论靠谱吗?不是危言耸听吧?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从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耶鲁大学史特林经济学教授威廉·D·诺德豪斯说起。

诺德豪斯 

诺德豪斯从1972年开始从事绿色会计的研究工作。他在1975 年发表的论文《我们能控制二氧化碳吗?》,首次提出了全球最高只能比工业革命前升温2摄氏度的红线的概念,这就是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中2摄氏度升温极限的最早出处。这里顺便说一下,诺德豪斯的另一个杰出贡献是提出了在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时应考虑环境破环造成的损失

诺德豪斯在论文《我们能控制二氧化碳吗?》中承认,自己的结论还有不够严谨之处。所以后来IPCC的科学家还在不断观测全球气候变化,每5到6年就会发布一次新的评估报告,并最终于今年,对升温红线提出了修正。

这次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由来自40个国家的91位科学家花三年时间编写。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由世界气象组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创立,成立已经30年。他的工作就是研究气候变化,为各国政府提供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该组织汇聚了包括我国中科院院士、气候变化科学专家秦大河在内的一批顶尖科学家。

只能说,如果他们的结论不可信,那就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

多数学者都不认为人类有可能在2030年以前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减排目标,那么90后的小伙伴们将来是否真的会遇到所谓的“世界末日“呢?

当然IPCC的研究报告中不会出现末日这么惊悚的字眼或结论。不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地球物理学教授丹尼尔·罗斯曼在自己的研究结论中,确实提到了“灭亡“的字眼。罗斯曼研究发现地球生物在过去5.4亿年演化史中发生了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每次都和全球环境碳循环异常有关。

在二叠纪灭绝的三叶虫  来源:图虫创意

比如发生于距今2.51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的第三次生物大灭绝,造成了98%的海洋生物以及96%的陆地生物在50万年内迅速消失,当时整个海洋和陆地的生命迹象都基本消失。科学研究显示,这次灭绝和地球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突然升高有关,对于为什么当时碳循环会异常现在仍然是个谜。

罗斯曼总结过去五次生物大灭绝碳循环异常指标后得出了一个“灾难临界值”,即当人类向海洋中排放的碳达到3100亿吨时,地球将进入新的生物灭绝周期。他认为到2100年(82年以后),人类向海洋中排放的碳可能在3000至5000亿吨间,也就是说人类大概率将会突破“灾难临界值”。

这样想想的话,现在的90后小伙伴们如果早睡早起,饮食科学的话,还是有希望再活82年的。那么到时候一旦突破临界值,是否就意味着“末日”爆发呢?

对此,罗斯曼是这样说的:一旦突破临界值,便意味着不稳定环境将出现,并最终导致物种大灭绝事件发生。这个过程预计需要大约 1 万年。 但也有可能,那时候的世界命运会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

总而言之,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人类对于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辩论进入了空前激烈的阶段,而随着未来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这样的争议也将更加尖锐。

在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但在区块链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追踪历史数据、产品的碳足迹和工厂排放的温室气体等来看到个人和公司对环境带来的促进作用,这对我们的环保意识是有刺激和激励作用的。

知之×合生载物推出黄震教授的区块链技术科普课程

人人都懂区块链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现“知之”微信频道,36节课带你看破区块链技术中最新商业机遇,识破金融诈骗陷阱,解读中国未来经济走势。关注我们,更多经济科普内容为你呈现!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