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政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知之
知之 > 正文

武则天政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女性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开始了她长达15年的帝王生涯。登基后的武则天改唐为周,后人称为“武周政权”。那么,在武周政权建国1300多年后的今天,该如何看待武则天乃至武周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呢?既要看到历史人物的贡献,也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

上图_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上图_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武则天和武周政权产生的正面影响有哪些呢?

第一,武则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贵族,支持下层知识分子,改革科举制度。

这是武则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东汉建国以后,中国朝代的上层建筑中就诞生了一个新的阶层——门阀士族阶层。尽管这一阶层在不同的朝代中由不同的家族来把持,但门阀地主阶层政治已经成为东汉中后期到唐朝初期中国政治的主要特征。

在门阀士族阶层把持朝政大权的年代里,朝廷选官的制度为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对于普通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要想通过察举制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其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便魏晋时期开始实施九品中正制后,由于士族贵族掌握筛选人才的绝对大权,挑选人才以门第出身为重要标准,门阀士族干脆堵死了民间知识分子通过考察进入官场的通道。

上图_ 魏晋士族

上图_ 魏晋士族

到了唐朝,科举制度全面创立。但是,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的科举制度仍然选拔贵族出身的官员。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更是把持了朝政的绝对权威。等到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唐高宗就和武则天共同打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在武则天和唐高宗联合执政时期,两人还编修了新的《氏族志》,此举进一步打击了门阀贵族的地位。

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掌控大局,随后在690年建立武周政权,并称皇帝。在武则天掌握朝政大局并称帝后,这位传奇女性扶持下层知识分子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武则天从庶族地主中大量选拔人才,送到京城,皇帝还亲自予以考察。这真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武则天还鼓励有能力的人毛遂自荐,以免有用的人才被遗漏。

上图_ 武则天和侍女 壁画

上图_ 武则天和侍女 壁画

为了支持下层的知识分子进入朝廷,武则天还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武则天发展以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增加考试科目,增加录取人数。

2,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这可是中国科举制度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创举。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之后,全国各地的人才云集洛阳,武则天亲自在紫薇城落成殿考察人才。考试连续举行了好几天,殿试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皇帝亲自选拔人才,增强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

3,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度,此举有利于发现军事方面的人才。像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就是武则天亲自发现的人才。

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不仅影响了唐代,也影响了中国历史。从这一点看,武则天不愧为拥有战略眼光的杰出女政治家。

上图_ 武则天改乾元殿为明堂

上图_ 武则天改乾元殿为明堂

第二,武则天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轻徭薄赋,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早在和唐高宗联合执政时期,武则天就写下了“建言十二事”为自己的治国之策。这是武则天治国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现。在“建言十二事”中,武则天提到了劝科农桑,轻徭薄赋。

等武则天登基称帝后,就将“劝科农桑,轻徭薄赋”在治国中全面实施。在武则天的推动下,唐朝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国户口数从公元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了公元705年的615万户,这样的增长率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高的。

武则天发展农业的举措意义非凡。正因为武则天在发展农业的努力,使得武则天去世后唐朝的政局有些混乱,政变频发,但唐朝的盛世始终在向前发展。

上图_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上图_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

第三,严厉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广开言路,从善如流。

唐高宗执政时期,由于李治是一个性格宽厚的人,因此高宗时期的唐朝吏治整体偏好,但内部滋生的腐败现象已经悄然而起。等到武则天登基之后,她传承贞观时期的严惩腐败国策,对朝廷上下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大规模治理。这一点在《资治通鉴》中也得到了肯定:"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武则天还广开言路,她设立专用的铜匦,鼓励老百姓上书言事。武则天尽管有杀戮之心,但她对直言能谏的大臣是非常看重的,比如狄仁杰。武则天时期,很少有大臣因为犯言直谏而获罪。这一点和唐玄宗执政后期堵塞言路,打击谏臣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唐太宗、唐高宗到武则天,这三代帝王都善于纳谏,甚至能听从和包容大臣提出的尖锐批评。正是这种皇帝从善如流,大臣敢于直言的风气,一步步带领大唐走向了兴盛。

综合来看,武则天在唐高宗和唐玄宗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上图_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有正面贡献,也有负面影响

武则天负面影响主要是酷吏。武则天的酷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特务治国的先河。

在西汉时期的酷吏倒是能秉公执法,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张汤就帮助朝廷打击不法贵族,此举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但武则天的酷吏可就不同了,来俊臣、周兴等人罗织罪名,大搞冤假错案,让朝廷上的大臣一度人人自危。来俊臣还写了一部《罗织经》总结自己的“害人秘诀”,这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到了明朝,锦衣卫和东厂就能遵从皇帝的旨意,随意罗织罪名逮捕官民,大搞冤假错案,败坏朝纲风气,而锦衣卫和东厂最早的来头就能从武则天酷吏身上找到答案。

当然,武则天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当她感觉酷吏做事过分之后,她就杀掉了来俊臣等人。

上图_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上图_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总而言之,武则天的武周政权作为唐朝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唐朝盛世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击贵族门阀,重用下层知识分子,鼓励老百姓上书言事、改革科举等举措,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进步意义。但她默许酷吏罗织罪名大搞冤假错案,也给古代政治生态带来极深远的负面影响。

文:军事帅哥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清朝宫廷最高规格的“满汉全席”,到底是怎样的宴席

#推荐#

著名清史专家李寅主讲,知名艺术家艾宝良领读,以清代帝王陵寝为核心,讲解帝王生前身后的悬疑事件、妃嫔陵寝故事、清陵盗宝案、陵墓构造和风水堪舆学等内容。

清朝宫廷最高规格的“满汉全席”,到底是怎样的宴席

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知之Known】,点击底部导航栏【全部课程】,在【我的】页面即可找到已购课程,方便后续收听~

清朝宫廷最高规格的“满汉全席”,到底是怎样的宴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