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历史付费课堂丨内外交困的清政府哪来的钱修铁路?


来源:凤凰网知之

清政府内外交困,资金成了铁路建设的最大困难,修铁路要从哪里筹钱呢?

铁路是诞生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运输方式。列强在近代入侵中国,铁路随之而来。清政府对修建铁路一事的态度起初是坚决反对的,外国人修一段,清政府就拆一段。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清政府开始主动兴办铁路,只是清政府内外交困,资金成了铁路建设的最大困难,修铁路要从哪里筹钱呢?大致有以下两方法。

一是举借外债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意识到修建铁路的重要性,但是官款拮据,商资难筹,所以曾一度求助于洋人,用洋款修铁路。1897年1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就是一个举借洋款修筑铁路的全国性官办铁路企业。该企业存在期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芦汉、正太等十条铁路的借款合同。由于铁路总公司缺乏完备的外债理论体系,清政府因此丧失了若干铁路主权、利权等。这一筹钱方法显然弊端诸多。

二是商人集资

晚清买办阶层、富商大贾等崛起,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将部分铁路事宜归其管理,推行商办铁路政策。此后,各省的商办铁路公司相继成立,并得到清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所以,部分官僚也参与其中,与当地士绅一起,主导商办铁路运动。各商办铁路公司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吸引地主、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铁路,使股东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但是商办铁路也存在各自为政、管理混乱等问题。

显然,依靠外资或是商办,都非建设铁路的长久之计。其实,清政府也曾尝试用官款修筑铁路。早在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便曾出台过铁路建设的专项经费政策,即每年200万两铁路经费,由户部库款120万两和80万两的各省解款构成。所以,厘金、海关税等都曾是铁路经费的重要税源。但是该政策并不持久,所筹经费被用于军事,并没有实现其持续兴筑铁路的目标。另外,清政府财政拮据,再加上政治腐败,官款的筹集困难重重。

20世纪初,由于商办铁路进程缓慢,清政府逐渐对其丧失信心,开始重新谋划铁路国有。同时,一些官员认为借款修路更为可行,纷纷上奏借外资修路。在勘察了国内外铁路的情况后,清政府于1911年启动干线国有政策,再次签订借款合同。铁路官办本质上是没错的,有利于统筹规划,加快铁路建设。借款也由于时局限制而在所难免,但是应该避免因借款而被列强操纵,清政府显然没处理好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孙自俭:《晚清铁路政策的官办与商办之争》,《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朱从兵,岳鹏星:《晚清中央专项铁路经费探析》,《史学月刊》2016年第8期。

崔志海:《论清末铁路政策的演变》,《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

知之×历史研习社推出中国近代史精品课程,由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带来——

带你理解近代中国最具智慧的思想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现“知之”微信频道,从明末清初,至中日黄金关系十年,我们会为你一一解析那些历史中的小细节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责任编辑:高晓晨 PSY08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频道推荐

凤凰网公益基金救助直达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